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增强企业报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改进内容、改进形式、改进作风上下工夫,才能切实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落到实处,使新闻报道反映现实生活,满足读者要求,在改进中贴近,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以赢得读者的信任,保持企业报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刘洋 《新闻窗》2012,(5):50-50
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大批记者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整个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变化。实践证明,“走转改”是推动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形式,是新闻宣传的重大创新,受到了全社会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3.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和手段。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宣传工作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仅关系到党报能否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能否报道好公众关心的现实内容,而且也事关党报能否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新华日报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打造切实可行的“三贴近”载体,培养记者自觉“三贴近”的主体意识,建设对“三贴近”的激励机制,服务服从于提高党报办报质量、提高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竞争力的中心目标,从2006年6月开始,围绕“三贴近”打造三载体,进行业务练兵活动,活动着眼于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阶段式层层推进,取得了不少收获。  相似文献   

5.
宋环宇 《新闻传播》2009,(7):112-112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要求,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林城晚报》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开设了“记者走一线”专栏。这是一个现场新闻栏目。所谓的记者走一线.就是要求记者转变采访作风,下到最基层去,下到首都建设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第一线去,去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感受变化,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也是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势,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实现“三贴近”?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正面典型事例,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报道,无疑是好的途  相似文献   

8.
叶同春 《新闻前哨》2005,(11):15-16
今年是邹韬奋诞辰110周年。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 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思想和良好的职业作风。即使在今天,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朝晖 《新闻窗》2012,(5):10-11
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参加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此举办的7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培训,结合自己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心得颇多。  相似文献   

10.
李长存同志指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扎根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结合到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我们认为“贴近实际”就应该贴近重庆市的市情;“贴近生活”就应该贴近经济社会建设,即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主旋律;“贴近群众”就应该贴近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只有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才能收到外宣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12.
王海城 《青年记者》2006,(16):74-7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极为重视,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三贴近”为新时期新闻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新闻宣传中的具体体现,是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讲求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生产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些新闻报道脱离群众生活、采访不深入,新闻作品生硬死板不受欢迎,甚至假新闻频现。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是现阶段坚持“三贴近”原则的体现,“走转改”是新媒体时代“三贴近”原则的新发展和要求,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4.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中央对于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是目前铁路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贴近”中每一个“贴近”都很重要,如果缺失哪一个“贴近”,另两个“贴近”就无从落实。然而,我理解贴近群众是“三贴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我们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彭万福 《新闻窗》2007,(6):31-3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民生,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更应落实“三贴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努力改进新闻宣传报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新闻记者,如何实现好“三贴近”,这是摆在每一个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面前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而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三贴近”是实现这“两性”、“两力”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报在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中,解决好“贴近”中的问题,十分重要。企业报存在不够“贴近”的思想认识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三贴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贴近群众。离群众越近,离真理就越近。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地市报要突出地方特色,使活动选题、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庞艳 《新闻窗》2009,(5):38-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合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营造舆论强势,担当好党和人民喉舌之责的根本要求。对于处于相对“弱势”的地方级媒体来说,落实“三贴近”不仅是增强新闻可读性、扩大新闻收视群体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增强自身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