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是中职生不愿学习的课程。以专业课为主的中职生,因何而惧怕语文学习呢?是内容之深吗?是教法之误吗?非也。其实就是缺乏兴趣,认为语文课不重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重要。什么是语文素养呢?简单讲,就是对丰富多彩生活的体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3.
顾洁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100-100,10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面目一新的教材,不仅教材内容大幅度更新,而且更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那么,语文课是否就必须按部就班,以教会教材的内容为目的呢?教师是否必须完全遵循教材编排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如何做到既要课堂气氛活,又要教学效果实,回归语文课的本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净化语文的课堂,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路,用老舍先生《养花》中的话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喜”在哪里呢?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面貌和学生学习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课程改革给教师和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结合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更好地从事实践活动.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真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我不断地思索,并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三学生尤其是高三理科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高招考试中,语文成绩是不会拉开距离的。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就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语文课堂就呈现出一潭死水的状态,毫无生机。那么,语文成绩的提高从何谈起,语文课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语文教师又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特级教师宋运来以上语文课的方式上了一节数学课。这的确是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科融合的一个另类。但是,如果能以语文课的方式上数学课,那么政治课的方式、自然课的方式、社会课的方式、英语课的方式、音乐体育图画等课的方式也应该能上了吧?反之,数学课的方式也能上语文课了吧?其他课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上语文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语文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语文课堂。然而,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时,还不时受到固有的影响,“旧瓶装新酒”。许多的语文课往往是单一的、枯燥的课堂形式,千篇一律的讲解、练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课前预习?如何快速阅读文章、作品,筛选信息?如何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呢?如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呢?这些时时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鞭策着我们进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梅晓蕾 《考试周刊》2012,(39):36-36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如何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12.
戴倩 《成才之路》2011,(8):34-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建构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课就是能力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这就更迫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结合近些年来的经验,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张桂梅 《成才之路》2010,(36):I0024-I0025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及其指导思想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很快进入了课程改革状态,各学校纷纷开设了课改研究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兴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让教师体验挑战,让学生享受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初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明显区分精读与自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课程改革纲要的一个具体体现,着重于学生未来能力的导向与培养。根据新课标,新时期新课改语文的教育价值特殊而重要,语文教学指向突显改革的必要与紧迫。语文是浪漫的学科,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基于语文学习材料的感受交流与互动。在语文课堂上,不必强求多少个主体,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目标界定,  相似文献   

16.
黄月英 《广西教育》2007,(11B):14-15
人们不是常说:“教室的四壁不是水泥的隔离层”么?不也常说:“语文就是生活”么?可是具体到一节节的语文课,有些课怎么就不像语文课啦?显然,作为课程的语文和呈现为课堂的语文是有差别的,抽象的想法并不一定等同于具体的方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有没有个“度”呢?当然有。那么语文课堂的“度”体现在那里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怎样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艺术鉴赏水平,锻炼表达、交际能力以及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  相似文献   

19.
窦旭苑  吉勤芳 《教师》2012,(12):87-87
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沉闷的语文课变得有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就在我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在被淡化,语文课的"语文味"正在减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减弱。"闹、乱、虚"的现状充斥课堂。我们不禁要问:语文课的"本色"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恢复语文课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郑园林 《现代语文》2011,(10):92-92
“一枝红杏出墙来”,乍读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眼前能立刻显现这样的画面:一枝美丽的红杏正绽放在墙头。但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都无法让人从一枝红杏的身上感受到盎然的春意。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一主阵地又是怎样的呢?语文课上我们能看到学生们翩翩的舞姿,能听到学生们嘹亮的歌声……语文课成了舞蹈课、音乐课,甚至是绘画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只能是“一枝红杏”,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原则,“春色满园才是春”,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兼顾语文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