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题作是上世纪末在高考作中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作命题方式。这种命题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纯命题作和给材料作的立意定向性束缚,给予学生极大的想像空间和立意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像潜力,灵活立意,自由驰骋。写出的作也是不拘一格,充满丰富新奇的想像力和令人瞩目的思维创新活力。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命题作和给材料作,再来欣赏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是近年广泛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既不限定章的立意选材,也不规定表达方式、体裁的运用,且题目自拟。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从而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展示写作个性,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话题作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中考、高考命题的青睐。有道是“题好一半”。因此,按话题要求拟好题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怎样拟题呢?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学生对题进行分析,了解命题的意图和要求。审题的训练,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可促使学生从命题给出的题、材料及字说明人手,积极思考,锻炼分析、判断、联想、想象等能力,然而学生看到命题后,往往习惯于直线式地平面进行联想,只看到命题的一般特征,选材、立意、构思、只注重与命题一致性,所以作没有独创性,无新意。怎样打破单一刻板的思维框架呢?最主要的是在审题中运用“三维式”审题法,即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的方式进行审题。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这种审题障碍淡化、内容形式自由、文体制约宽松的命题方式,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体灵性和文字才能的广阔空间。然而,在命题的“自由宽松”之中,许多学生容易因“宽”而忽略“严”,因“自由”而忽略“精准”,在审题和选材立意上易踏入误区。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话题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方面应教会学生注意“四忌”。  相似文献   

6.
王崇淑 《陕西教育》2001,(10):25-26
作文是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进而展开想象和联想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现客观事物或主观感情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写出题材广泛、丰富多彩的文章而不受文题的约束和限制,我布置作文时,喜欢让学生自行命题,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以便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给材料作是常见的作形式之一。由于它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联想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特征,而令考生不易把握,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跑题”而丢分。探讨一下寄寓类给材料作的审题与立意,对提高考生的作能力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作为谈话的中心,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一种新型作文命题形式.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话题作文曾给很多同学以巨大的信心和施展才能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周国强 《教育导刊》2001,(23):22-24
传统的作教学在确定命题之后,教师总要冥思苦想一番,根据命题设计审题、立意、构思诸方面的框架。这种作指导见“物”而不见“人”,迫使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框架里“戴着镣铐跳舞”,自我情感不敢渲染,自我想象与创造被扼杀。其结果可想而知,千篇一律、千一面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现代语文》2002,(9):20-20
高考作以话题的形式给人以淡化体和立意开放的印象,表面上这种命题方式只提供给考生写作的范围,写作的话题,体、写法不限,与以往的直接命题、给材料作等方式相比,的确学生的写作空间更大了,但是话题作并不就是不要体,不讲立意,不用谋篇布局。临场作,考生有时因为心情紧张或思维定势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立意不准,或题不符,或布局零乱。这种情况一旦发现,切勿乱涂乱抹、惊慌失措,虽然所剩时间不多,但仍需沉着应对,进行有效地救治,有时候,一个词,一个句子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失误得以纠正。下面介绍几种考场话题作失误的常见类型及其救治策赂。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贴近实际,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笔者将“作文自由”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写真实、讲真话,自由选材、自由立意,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第28题立意高远,视野宏大,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与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对此题的命题路径、价值立意进行探讨,从更广阔的角度挖掘试题蕴含的价值,明晰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渗透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任务,培育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一、张弛有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梯度、广度、温度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题第28题是命题者的精心构思之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通过材料进行梯度设问,提供多种观点给学生以更自由的思考和阐释空间,综合考查学生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问指向明确,体现梯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因取材广泛,立意多,能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已成为了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特点有: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只提供写作范围,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尤其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经常采用的是话题作文这种方式。因为这种作文类型开放性较强,命题较自由,并且题面上一般不会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和体裁上的限制(对诗歌限制),由此,这类作文选材广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便于拓展考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因此从1999年开始十多年来常考不衰。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风光数载,现在也有人对他评头品足了。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争论:话题作、命题作、给材料作,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作为高考作命题形式?前几年说话题作最适合的最为时尚,理由是话题作写作范围广阔,这一点几乎得到所有人的首肯。现在命题作和给材料作重新得宠,而话题作反倒成了戳戳点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回眸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作题(即书面表达),看图作成了命题的主旋律,而且很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方向。英语看图作之所以受到广大命题的青睐,其原因有三:1.图画材料比字材料具有形式灵冶、包容量大的特点,它能为考生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福建省和湖北省以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简洁明了的命题方式,那无比宽广的写作空间,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继前几年多题选作、看图立意、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之后的又一个崭新变化,是华丽之后归于平实的写真,是骚动之后归于宁静的稳重,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不是单纯传授作文知识。作文知识可以教会 ,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 ,而是教师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的。一、淡化审题 ,强化命题淡化审题 ,这就给命题带来了新的挑战。作文命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命题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一个合适的作文命题 ,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 ,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以题激趣 ,以题促思。作文命题要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找准生活的耀眼点、景物的独特点、人物的闪光点来命题 ,这样的题目新颖别致 ,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师命题本应该是命"论题",然而很多老师在命题时强制规定、提供了命题的立意(观点或主题),学生"被立意"。这种"命意式"作文命题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导致自由的缺位、个性的缺席,内需的缺失、兴趣的丧失,想象力的退化、创造力的弱化,情思的失真、人格的失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