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是宗教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彼岸”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此岸”世界的否定,是人们对无限的追求的体现;在制度化宗教中,“彼岸”既是宗教对信徒的承诺,也是解决其自身理论困境的手段。“彼岸”具有无限与超越、否定与批判、补偿与慰藉、神圣与终极的特点。在制度化宗教中,原本不可言说,无法言传的“彼岸”通过文字语...  相似文献   

2.
“众生心”是《大乘起信论》的重要概念,它能开显出“心真如”和“心生灭”二门,一心开二门架构中的一心就是众生心。众生心开显出二门,二门不相离,却又不等同,心真如是真实的存在,心生灭却是幻化的现象。心真如虽是佛法之根本,然而真如本性的示现,却必须以心生灭所产生的染法为中介,才能被愚痴众生所明白,也就是所谓的真如并不存在于生灭之外。众生心的真如门使凡人求佛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生灭门则为人们认识佛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大乘佛法得以全部地显现。因此,只有对众生心加以全面地阐析,才能了解大乘佛法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佛教引导人心向善,提倡我他两利,追求自度度人,激励人们不懈努力修为,直至引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它对当代管理实践有着多方面的启发意义: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自他两利、自度度人的管理目标,自律律人的管理原则,无常无我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4.
《起信论》将大乘思想落实于众生心,于此一心开真如门与生灭门。真如是众生心平等、不生不灭本性之一面;生灭是众生心流转还灭、差别现象之一面。其“一心开二门”的哲学框架的建立,为解读经典提供了公共的哲学模式。如果把《老子》“有”、“无”辨证统一的最高哲学范畴“道”纳入此模型,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开启智慧,能够更深刻的诠释和领悟经典,使人获得心灵的和谐与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在致思死亡的路径上,孔子是“由生观死”,而苏格拉底是“直面死亡”;在死亡的价值问题上,孔子是基于群体关怀的“杀身成仁”,而苏格拉底是基于个体关怀的“舍身求善”;在超越死亡的方式上,孔子是“此岸的超越”,而苏格拉底是“彼岸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漫水桥     
正 04推荐李存刚漫水二字,让人油然想到时间;桥有两头,仿如时间史上的过去时和现在时、彼岸和此岸。作为路人,从这头去到那头,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等我们真的到达"彼岸",却发现,曾经的"此岸"依然在视线里,只是已见遥远,已见模糊。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见证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真爱的不懈追求。由于社会、时代、家庭等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此岸之恋的梦想、此岸之恋的幻灭、彼岸之恋的慰藉的历程,进一步诠释了爱情的永恒性和真爱的跨时空性。  相似文献   

8.
李海涛 《丹东师专学报》2009,(2):121-124,F0003
知讷是高丽时期禅宗佛教的代表,是韩国曹溪宗的创始人。他以"真心"说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禅学思想理论。知讷认为"真心"是世界存在的本体,一切众生,皆具真心。但凡夫的真心被妄念所覆,不得显现。所以,要通过做无心功夫来消除妄念,显现真心,修道成佛。  相似文献   

9.
袁青 《文教资料》2010,(2):100-101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主要包括:良知的基本内涵——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具有即体即用、整体性、知善知恶三个特点:恢复良知本体要依靠“此心存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作圣之功;心之本体——良知本身不动,但心落实到现实中的“照心”和“妄心”则有动静之分——“照心非动.妄心动也”.  相似文献   

10.
你是彼岸, 我是此岸, 而理解是连通彼岸此岸的桥梁。——题记想飞,心却倦了,年幼的我总想独立,试图挣脱父母的庇护去外面飞翔,却一次一次地跌落下来。终于,上了初中,我在离家二十余里的一个小镇读书。尽管交通不便,但从此逃离了父母没完了的唠叨,自己欣喜万分。“五一”放长假,同学们都陆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惟独我一个人在寂静的孤灯下散步。一阵大风刮过,两旁的大树摇曳起来,天地间忽明忽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20,(1):12-18
在对天台山家山外之争的诠解上,唐先生近山外,他指出,真心与妄心皆可成观,性起之"性"在第一义上为性体之"性",性具之"性",最初表"本性",性具与性起不能作为判别圆、别之标准,山外派代表了当时中国佛学发展之一新方向;牟先生立足于山家,他指出,天台观心只能观妄心,性起之"性"指"清净真如心",性具之"性"有"本质"和"法性"虚实两层含义,圆、别之根据在于性具与性起的不同。山外派造成了天台思想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追求个个成功、人人精彩的时代,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成长增添一些精神动力,往往会说“你现在要忍受许许多多的苦,将来就可以享受多少多少的甜”这样的话。在他们心目中,作为现在的“此岸”一定是“苦”的。在这种预设的框架中,“此岸”是为“彼岸”服务的,“此岸”所做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忍耐,是手段,是过程,是草稿,只有“彼岸”才是幸福美好的,是目的,是终点,是作品。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一般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作文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这正如站在此岸望着彼岸.彼岸小草青青、百花艳艳、蝴蝶翩翩。在此岸感知得到.如何由此岸达到彼岸.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番美景呢?这就需要在两岸之间架一座桥.架“桥”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填补空白的奠基之作──评介《理性的彼岸》王宪国如果说理性作为人类智慧的化身成为哲学研究的热土,而非理性则被视为旁道左门而逐出哲学的门墙。在理性和非理性这一完整的精神世界之间,横亘起一条人为的鸿沟。当哲学在理性的此岸硕果累累的时候,而在非理性的彼岸还是...  相似文献   

15.
兰本达教授把科学学习比喻为“过河”,科学教学就是教师设置好“踏脚石”,引领孩子们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这里所说的“此岸”即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初始想法),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12,(10):63
【相关名言】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王文禄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俄]克雷洛夫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英]伊·芭·勃朗宁  相似文献   

17.
南泉普愿禅学命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或许你没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豪情,或许你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但你可以拥有一颗平和之心,去坦然面对生活,淡定看待人生。人生一世,固然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落寞,但我们不必因优于众生而傲物,也不必因泯于众生而沮丧,应以一颗平和之心来面对。远去了古道西风,暗淡了旧时宫闱,明月清辉,往事越千年,带不走春秋功业,湮不灭风云际会。苏武,出使匈奴,因种种事端被扣押,手持汉节,牧羊荒野,掘野鼠去草实。对此,他没有胆怯,  相似文献   

19.
度过渡过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过去”的意思。区别在于,“度过”指某段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渡过”指南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如“渡过了长江天险”,“渡过难  相似文献   

20.
《中文自修》2012,(6):63
【相关名言】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王文禄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俄]克雷洛夫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英]伊.芭.勃朗宁【相关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