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涨价好像是道难解的题。粮食涨价,农民喜,市民忧;钢材涨价,钢厂喜,加工企业忧。但他们的喜能否继续?而另一些人的忧能否在经济的增长中被稀释呢  相似文献   

2.
美国福里斯特市场调研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个关于美国电子书的报告.报告说,2010年,美国的电子书销售额将达到9.0660亿美元,到2015年,会增加到30亿美元.来势汹汹的电子书,对传统出版业预示着什么?出版社该喜还是该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引进版权"的电视节目在目前国内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可谓2012年的光彩熠熠,2013年的遍地开花。在"引进版权"电视节目大热的背景之下,它对国内电视市场究竟是喜是忧?本文浅析了"引进版权"电视节目对中国电视市场的促进和激活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并试图探讨在这种喜忧参半的境遇之下,中国电视人如何突围而出,最终做到双赢。  相似文献   

4.
一得录     
记者节谠言 杨子才 老友来访,问我:国家正式公布11月8日为记者节,你做报人40余年,有何感想?答以有忧有喜。又问忧什么喜什么?我说,忧的是新闻工作者荣宠有加,而有的人却职业道德滑坡;喜的是若以庆祝记者节为契机,大力进行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教育,将十分有利于我们增强新闻职业道德。我向友人陈述了四端: 其一,少数人职业道德滑坡,原因虽多,但根本之点在于理想、信念淡薄。有的人是抱着“世路多艰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刊业发展的喜与忧──中国报刊博览会后记张秀平历时8天的中国报刊博览会虽然早已降下了帷幕,但这次盛会给我们留下的喜与忧同样是沉甸甸的。一、喜的是这次盛会展示了我国报刊的四大变化。这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报刊博览会。首都革命军事博物馆从一楼到四楼...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出版而言是忧是喜?抑或是喜忧参半?有不少同志发表文章进行探讨和预测,我也借此发表一点浅见,希望看到更多理性和有说服力的文章,以便我国出版业在思想和工作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辛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8-38
所谓多面式报道是指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而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对于中国期刊业来说,可谓忧喜交加的一年.喜的是,金融危机使得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高于以往,文化产业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产业扶持政策频出,叠加效应开始显现;忧的是,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消费和广告投放,国内的通货膨胀则导致成本不断上扬,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更对纸质期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危机就在眼前,调整刻不容缓,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20):38-42
胡庆余堂既是社会文化的媒介,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和正能量的体现。在历经140年的时代沧桑巨变和复杂性的文化变迁中,无论在国弱民衰的清末,还是在外忧内患的民国,还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以贯之地守护"戒欺"的文化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播电台各项工作的不断改革,大部分广播节目从播音变成了说话。这一变化令人欣喜、令人忧,喜的是主持人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出现在广播中。语调自然随和,能与听众直接对话,节目办的热闹活泼,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忧的是播音显得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兰台世界》2001,(8):17-17
区级档案馆一般成立时间较晚,因而馆藏量相对也较小。但近几年,区档案馆的馆藏量却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这种现象是喜是忧?我认为不应抱着完全乐观的态度。一些档案馆为了增加馆藏量,对档案盲目接收进馆,将大量无用的或……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信息时代迫近,终于使者记意识到新闻还是应该尽可能“站着写作”。当前,提倡新闻工作者多写短新闻、多研究短新闻的空气日益浓郁,似一股清新而强劲的风,吹出了新闻界同仁们的共鸣,吹出了一个多年未有的新气候,可喜可慰。喜慰之际,不免面壁自问,是否真正懂得了短新闻?是否真正会写短新闻?是否真正明白短新闻对读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个为什么,引出了一番思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三:多面式报道。 这种多面式报道是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所谓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请看新华社1988年8月14日播发的一条消息,报道歹徒闯进广西大学行凶的事件,既写了该校副校长面对歹徒行凶而逃离现场…  相似文献   

14.
2019:五大媒体集团喜忧互见2019年全球经济继续下滑,本已艰难的新闻媒体转型更加如此。广告减少,用户消费减少,成本增加,使得几个全球大型媒体机构的发展也喜忧互见。纽约时报公司:CEO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称2019第三财政季度为“数字订闻最好的第三季度,也是其付疥模式历史上第四个最好的季度,更是对整个公司最具鼓舞力的季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史研究未尝不可以很有用,尤不乏现实关怀。闻听我从历史学转入新闻传播领域,朋友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或许有望改善拮据的经济状况,对养家糊口不无小补;忧的是在新闻学科里,能干点啥?继续做新闻史?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咋还搞那些东西,既与现实渺不相涉,又对学生将来进入媒体工作没  相似文献   

16.
记者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喜忧,普通人的思想.但是,职业的特点,又要求记者具有并不普通的"新闻脑":别人在做一件事,记者看见了,马上要考虑,这事能不能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机关人员结构的现状1.学历的变化,目前进入高校从事管理工作人员最低学历也是硕士,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对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忧的是有些本来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在学术上很有发展的人才,利用学历上的优势挤进高校而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工作,导致工作并不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剖析档案是有意识形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有意识形成的还是无意识形成的?这实际上是对"档案"最基本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曾经是我国档案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且至今也没有产生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8.编辑的嗜好与作者的作品说实在的,小小编辑的个人嗜好本不值得专文论述。编辑个人喜吃什么不喜吃什么,喜喝什么不喜喝什么,喜看什么不喜看什么,都无关地球转与不转,只要他人不投其所好,而编辑又不欣然领受他人之所投就万事大吉了。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嗜好,他人大可不必以编辑之喜为喜,以编辑之忧为忧,任其自然、听其发展可也。而对于编辑另一方面的嗜好,大惊固可不必,小注意则不会多余。下文,不妨从一位漫画家眼里看到的现象谈起。  相似文献   

20.
马薇 《新闻记者》2008,(12):40-43
2008年11月3日,新华社发出报道:"重庆出租车司机因运价低等全城罢工".①这是一篇让人忧喜交加的报道.忧的是,在除公交车外,出租车是百姓最重要交通工具的山城重庆,因打不到车而无法出行的市民会不会对司机们的做法由不理解而产生怨恨;而司机们得不到市民的理解,自己的要求如果又得不到恰当的回应,全城罢工最后会不会出现恶性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