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晨 《科学大众》2014,(3):50-51,92
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而儿童在这样的社会中,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速度也是成倍的提升。那么在作为探究的科学课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学习某个知识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甚至能侃侃而谈,在动手实验之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结论了。本应充满"未知"的探究课堂,变成了对"已知"的重复。面对这种"成人化"探究的态势,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应,笔者作了一番调查与思考,希望能找回丢失的儿童,让科学回归真实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句话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科学探索活动是能让幼儿亲身体验、亲历研究的一个不断变化的活动,如何让孩子们这些丰富繁杂的思维逐渐成为有结构的体系呢?我们认为科学研究书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记科学研究书,能把孩子的"思、想、悟、行"呈现出来,让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成长看得见。  相似文献   

3.
探究,即探知研究,由探及究;是究出原因,究出结果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耐人深思:“往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回想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素质就是探究精神,一种宝贵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这种宝贵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推动他走向科学,走向发明,可以成为小发明家,更或许成为牛顿、爱迪生。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更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爸爸去哪儿》的"经历"不但告诉了我们要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还要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本文围绕让孩子自主"体验"、充分"经历"和品尝"收获"等三个方面,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酸甜苦辣……这样孩子们才会有收获,才能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探究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明使他们被迫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科学的土壤.我们创造的科学文明要让儿童过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可以选择吗?孩子们有权利选择,不应该被禁锢,我们有责任还给儿童游戏、田野、连环画、泥巴、小动物、地平线,还有自由的空气……科学课上,孩子们的专注、有序让我动容,动手做小船、捏橡皮泥时的兴奋、快乐感染了我,对实验台上的仪器、教具的好奇让我欣喜,实验成功时的欢呼雀跃让我满足;采摘一片树叶、捉来一只甲壳虫问我“这是什么”、“为什么”时让我备感欣慰;有时,学生竟故意犯点小错,留下来接受“惩罚”——打扫实验室,就是为了多在实验室待会儿,这令我深受感动……我看到了真正的儿童,活生生的儿童,求知的儿童,向往大自然、崇尚科学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是一个离大海最远的城市之一,这里干旱缺水,作为一名小学科学学科教师,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科技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我组织了一次水生动植物养殖的实践活动,通过生态瓶的制作学习,让孩子得到更多保护水资源的知识;目的就是增强孩子们保护水资源意识,从保护我们自己养殖的水生动物、植物活动开始。本文通过在科学课上对探究微型生态平衡的实验,让孩子们知道"小小的一个水世界",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究,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理想,将来成为水生动物、植物养殖专家,为人类社会--保护水资源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师承杜威的陶行知先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孩子们总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总是喜欢问个明白。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涨,但是所学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孩子们能够真正的领会、理解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应尽量联系日常生活。越是密切孩子们的生活,越能够解答孩子们心中的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周身的事物和现象,给孩子们一个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课。  相似文献   

8.
陈忠兰 《知识窗》2011,(3X):10-11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科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实验是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方式,是科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努力搭建科学实验课堂的"脚手架",在提供必要实验材料基础上,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去发现实验现象和规律,经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提高科学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姜华 《科学大众》2015,(3):55+177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与理解的不到位,出现了许多"伪探究"科学课堂。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科学探究的机械理解上,没有把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习的目标,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去伪存真,把真正的探究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是我校根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一生"等章节内容标准策划设计并广泛开展的.活动全程以国家教育方针和科学传播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为目标,力求科学传播教育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在"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这个科普平台上,教师通过精彩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带领儿童去探究科学、感受文化、关爱生命、学会合作、学会奉献,从而达到激发儿童讨论科学的兴趣,让学校科学传播教育行为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有益于儿童人生发展及素质优化,有益于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的科学、文化、教育多元价值及意义得到普遍认可.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该体验活动的设计策略、传播模式、成果及评价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有效策略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通过带孩子们去参观种植园而引起的话题"菜死了"是幼儿的兴趣,幼儿已有经验和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以及《指南》等,我们在创设自然角时,倡导"远观有景、近听有声",让孩子们在创设、观察自然角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勇于探究……自然角的科学探究特色也慢慢凸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下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浮躁现象,我们认为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环节上,并强化学生理性思维的参与,旨在要让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更务实更求实效,真正的探究应该发生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也真正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我们只有积极地走进科学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首要解决的就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比如说,我们怎样理解科学、科学哲学,是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角度还是从静态的现有理论、观念模式出发讨论问题?我们是站在传统科学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内部来探讨问题,还是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考量问题,还是从科学哲学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话、交流、协商来讨论问题?很难说哪一个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的,对于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对话、交流可以开阔我们眼界,启发我们思考,使我们对于问题认识更全面。我们的问题研究必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都可以创新",教师应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把"为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而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该文以大班幼儿探究活动"沉浮"为例,阐述了教师如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科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如果能善于挖掘孩子们玩中的科学内涵,并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引导他们在玩中探索和学习科学,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一线教师经常被"有效教学"、"低碳课堂"、"生本课堂"、"儿童立场"等热门话题影响着,我们从关注学生怎样学到怎样学得有效,从关注教师的教学到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从教师的立场站到儿童的立场。近年来课堂教学出现的一系列的改革亮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正一步步迈向儿童,如《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正是打开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薛荣慧 《今日科苑》2009,(23):177-177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标要求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就要多层次了解学生,多角度开放学生,多方面接受学生,多元化评价学生,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科学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