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的必然性,本文从逆反心理的成因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消极作用,分析其成因,探究防止逆反心理的教育方法,是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著时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中学  张琳 《中国教师》2009,(Z2):256-256
中学时期是其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无论是社会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都要正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逆反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主要表现为对正确观点的怀疑和否定、对正面教育的反感、对榜样的否定和对不良情感的认同。逆反心理的成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所处环境的因素。利用思想政治课,合理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能够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刚 《中学教学参考》2013,(33):114-114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优良的班集体形成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以下就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议题,我们要正视中学生逆反心理,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后进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成因,就克服这种逆反心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莎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88-190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它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逆反心理的一些表现、它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揭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最后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存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认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是其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预防和化解,使高中生端正体育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效果,同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活动的成因及疏导策略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