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课堂环境看,课堂互动的主体是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这三种主体可以组合为多种不同的形式。譬如,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从人际交往的性质来看,课堂互动可区分为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和竞争/合作性互动。生态化课堂互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它不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活动,在教学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本文重点讨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群体互动的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4.
新理念下实施“生生互动”策略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缺少学生个体之间自由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恰恰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无论是从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密度来看,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交往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传统课堂的三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发展为四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师生互动行为也发展为师个互动、个个互动、师组互动、个组互动、组组互动、师群互动、个群互动等七种类型。教师实施互动教学应做到: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合理分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建议”与“接纳”习惯;课堂评价合理、公正,并有艺术。  相似文献   

7.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这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运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致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海南/吴益教学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形式,它要求师生交融,教学合一,教师既是教学管理者、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更是创造学生之间密切交往、优势互补的设计师。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现象是常见的: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与学生相互问答,答...  相似文献   

10.
大学参与性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大学参与性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揭示大学参与性教学的实质: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投入———既包括学生的个体“神入”活动,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同学、群体之间的交往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学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建立“全员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全员交往”教学模式的内涵“全员交往”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全体参与的交它既有个体的交往,也有群体间的交往,而且它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3.
邓婕 《教师》2012,(25):109-11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到教师为主导的极大转变,教师尽量减少话语,把说话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互动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互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教学内容而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一、课堂教学互动的理论基础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框架。该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Vygotsky和Piaget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它是指学生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儿童和“中介人”(父母、教师)之间交往互动的质量。它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儿童现有知识技能略高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角度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是以校长为核心,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为主轴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关系场。具体说来,它表现为:学校领导与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关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关系;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以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群体及个体与学生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学生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对关系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教学交往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培养以及社会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而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单向交往,其交往方式实际上是单一的师生个体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则缺乏平等互助的沟通,学生交往几乎被忽视。但面对未来的社会,我们所培养的人应是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已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尤其就社会化而言,学生同辈群体的交…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社交是学生生活基本内容之一。学生之间、老乡之间、亲朋之间、师生之间等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网络系统。这种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信息和感情交流的桥梁,是促进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纽带,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一种心理需要。教育学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最佳的交往结构形式看作是实现教育理想目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19.
陆耀青 《科学教育》2006,12(5):17-18
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师生交往,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助的生生交往。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动及组际交流而达成学习目标并促进正向人际关系形成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引入可以解决“小班化教学”无法全面推广,统一目标难以兼顾个性发展,生生交往缺失等问题。为此,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以《酶与新陈代谢》一课为例,谈谈合作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1小组…  相似文献   

20.
分组—协作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结构 ,它是以组间学生同质、组内学生异质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形式 ,其目的是让各类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 ,师生之间的间接交往 ,从而改善课堂的空间结构 ,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 ,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 ,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分组—协作教学正是针对这一目标所设定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