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分工的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测度,发现中原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近年来不断加强;目前其内部的经济联系,远高于中原城市群与非中原城市群,以及非中原城市群任意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一个以郑州为中心,包含4层经济联系空间的大"十"字型网络城市已经浮现;尽管距离衰减规律仍在起作用,但产业分工也是影响城际经济联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推进,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合作日益密切,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而城市群内部的行政法制现状尚未适应这一客观要求,突出表现为行政规范之间的冲突,这一现象势必会阻碍中原城市群战略的深入发展,探究行政规范冲突解决方法,实现行政法制环境的统一是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侯天琛 《天中学刊》2006,21(5):66-69
发挥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是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中原崛起必须依靠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从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综合实力、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中原城市群分为5类,依据各区域类型的相似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建设用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3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原城市群8个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经过多因素综合比较得出评价结果,中原城市群的8个城市中许昌市建设用地利用最集约,为Ⅰ级,郑州市等3个城市为Ⅱ级,开封市等4个城市为Ⅲ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各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城市群地区各城市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加快,城市间的联系由线状逐渐扩展为网状联系。这表示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增强,也是城市群向高水平演变的标志。通过定量分析中原城市群城际间客、货运输量,揭示了城市群地区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①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间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联系总体上都呈加强的趋势,货物运输联系比旅客运输联系加强的趋势更剧烈。②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经济(运输)联系近20年来总体上呈明显的加强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联系加强的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和产业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优化中原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着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中原经济区具有初步的城市群—经济产业带雏形、区位、资源和政策空间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但与此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城市定位不足的问题.中原经济区要协调发展,必须在构建新的协调机制,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生态经济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以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为限制性因素,选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三大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作为目标城市群,分别计算中原城市群相应指标的虚拟值和各个虚拟值占目标城市群相应指标的比重,经过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经济是不整合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原城市群为例,选取各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运用首位比和位序规模法则对城市规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聂小武 《考试周刊》2013,(63):194-195
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容量分析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运用GM(1,1)灰色增长模型预测多种承载力下的人口容量,得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人口容量,为长株潭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制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城市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自然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指标,并根据熵值法和综合系数法对13个城市子系统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以0为承载力的预警指标值,京津冀13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得分为负数,低于预警值,并发现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京津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应主要提升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增长极,其他城市以环形将郑州紧紧围绕,形成“弱核牵引”“小马拉大车”的经济发展柱石。现阶段,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两大基于,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抓住机遇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005-2007年大量基础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中原城市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地均经济效益水平,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以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航空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全球日益重要的航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原经济区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作为核心增长极,推动中原经济区整体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促进中原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大发展;以航空港区与城市互动,促进中原城市群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合作,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旅游形象的联合营销策略来提高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是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关系到国计民生大计。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立足于经营城市、差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群的现状与发展条件,提出了城市群差异化经营的理念和发展策略。最后,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