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叙述现在、将来的事件或状态的句子中,当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曾经”表示过去的曾然,而“已经”表示现在的已然或将来的已然。在叙述过去的事情或状态的句子中,“已经”往往含有“所说的事情或情况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其效应与影响一直作用于那个特定时间之后”的意思;“曾经”主要强调句中所说的事情或情况是以往的一种经历,意在说明经历本身、且这一经历不可恢复。  相似文献   

2.
牛致远 《语文知识》2002,(12):24-25
“往往”一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皆习见常用。不过,在古、今汉语中,“往往”一词的含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指不论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里, “往往”都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的经常发生、出现,可译为“常常”“经常”“时时”“不时”等义。例不赘举。  相似文献   

3.
一、“used to+动词原形”表示一种过去的习惯,过去的例行活动或方式,一种与现在情况相反的过去状况,现在已不存在,意为“过去常常”;would强调过去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动作,是完全过去的事情,同现在没有关系。would只表示重复的动作,不表示状态。例如:  相似文献   

4.
在叙述现在、将来的事件或状态的句子中,当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曾经"表示过去的曾然,而"已经"表示现在的已然或将来的已然。在叙述过去的事情或状态的句子中,"已经"往往含有"所说的事情或情况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其效应与影响一直作用于那个特定时间之后"的意思;"曾经"主要强调句中所说的事情或情况是以往的一种经历,意在说明经历本身、且这一经历不可恢复。  相似文献   

5.
论“富”     
“富”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常常“富”“贵”连用。指有钱又有地位,如荣华富贵。在儒家经典中,“富”、“贵”往往分开使用,如《论语》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意义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富”一般表示“财富”、“财富多”或“占有财富多的人”;“贵”一般表示“地位显要”或“地位显要的人”。但“富”也可指知识上的富有,  相似文献   

6.
引号用法中的“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往往混淆不清,有些书籍资料也常常模棱两可,很有辨析的必要。“特定称谓”就是给某些称谓换上另一种名称。这些名称往往是特定的,专有的。常见的有这样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暗示”,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地表达。因此,运用“暗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中的“暗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时间暗示时间暗示可借助于特定的景物特征,也可借助于自然  相似文献   

8.
谭玉焱 《成才之路》2020,(4):110-111
汉语中的频率副词“常常”“经常”“往往”在词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点及差异。文章通过对“常常”“经常”“往往”三个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说明“常常”“经常”“往往”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常用以下表达法: 1.“will/shall+动词原形”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多音字中有许多词语只在表示某种特定意思时读另外的音,其他情况下读音相同。如“巷”只在表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其他情况下一般都读xiàng。我们暂把这种现象称为多音字中的“惟一”异读现象。很明显,一个存在“惟一”异读的多音字,只要记住这个异读的特殊的情况,辨析其读音时便再也不会因其多音而难以推断了。经总结,这类“惟一”异读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我”与“我们”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人称代词,表情达意显示自我,议论抒情显露内心,都离不开它们!由于“我”与“我们”在指代义上的交叉性,往往容易出现使用不妥的情况,但我们若仔细推敲,又发现其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写作者几分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结构,主要用于表示“打算、准备、计划、安排”去做某事或即将发生以及根据迹象判断将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它是一般将来时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口语和现代英语中用得最普遍,并常常厂伴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tomorrow.next week等),现将其用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40分”,这里的40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如“上午7时40分上课”,这里的“7时40分”就是时刻。  相似文献   

14.
after,in和later都可以表示“以后”的意思,下面作一简述。一、after用作介词,表示时间时,意为“……以后”。(一)after短语用作时间状语时,通常有下面两种用法:1.表示“从过去某个时间算起若干时间之后”,用作时间状语,谓语动词常用一般过去时。例如:Jack came back to Canada after a few years.几年后杰克回到了加拿大。Han Meimei went on with her work after 3 months.三个月后韩梅梅继续做她的工作。2.表示“某个时间、日期或事件以后”,after短语常常表示某一“点”时间,谓语动词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将来时。例如:A …  相似文献   

15.
张红军 《学周刊C版》2011,(9):150-150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在计算方法上.我们要求一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都是用这种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相关的各种事件发生的总次数.在这类题目的语言表述上往往会说“任意摸一张牌”或“任意摸一个球”等等。我们很容易看出某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但如果每次“任意摸‘几’张扑克牌”,某种扑克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该怎样求呢?  相似文献   

16.
<正>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汉语里的词一般都有固定的读音、特定的形体、一定的意义和用法,读错了,写错了,可能引起误会。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如果遣词造句违背了一定的规律,或者内容不合事理,句子就会产生毛病而有碍于人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但是,作者有时由于某种特殊需要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修辞目的,往往把说话人无意读错、写错的字词及有毛病的句子,有意地写进文章里来,象这样的“白字”及“病句”就不是一般的白字和病句,而是具有修辞功能的“白字”及“病句”了。  相似文献   

17.
“两”和“二”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数词,都表示整数,而且表示的数目相等。在使用中有时可以互用,因此许多同学常常以为这两个词一模一样,不注意区分并使用,于是常常出现错误。那么,如何区别二者呢? 一、读数目时用“二”,不用“两” 作为一个数字,“二”用得很广。下面分四点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复句中的关联词,连接各分句,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关联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表达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表达特定的语义。由于对关联词的搭配及其意义了解不够,常常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从而产生病句,引起误解。现将几组容易混淆的关联词分述于下,以便辨别。一、“不管……也……”和“尽管……还……”“不管…也…”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分句表示无条件,“也…”表示由此而产生的结果。“尽管…也…”表示转折关系,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意思不一致。这两组关联词如果混淆了,就会出现病句。如:1、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报刊上时不时地冒出“我曾经的男友”、“米卢曾经的弟弟”、“我曾经的作品”等说法。这些短语可以归纳为“××曾经的N”,其中的“N”代表名词。这类说法违背起码的语法规则,是说不通的。“曾经”是个时间副词,“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现代汉语词典》),用于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副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