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记忆力强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1 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2辩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裳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  相似文献   

2.
天上一天星     
天上一天星,屋上一只鹰,楼上一盏灯,桌上一本经,地上一根针,捡起地上针,收起桌上经,吹灭楼上灯,赶走屋上鹰,数数天上的星。提示这是一首绕口令童谣。作为韵脚的“星、鹰、灯、经、针”,声母和韵母都容易混淆。但通过反复交叉诵读,可培养孩子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这首童谣内容广,思路宽。它前面部分顺着“天上”、“屋上”、“楼上”、“桌上”、“地上”的次序展开叙述,那是所看到的各种东西;后面部分逆着前半篇次序倒过来写动作;最后归结到数星星,次序不得弄错。总之,这篇有条有理又风趣幽默的童谣,重在训练孩子有次序地思考和清晰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班序数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训练儿童思维的一项教学任务。序数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基数的实际意义和空间、方位、时间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中班孩子对于基数概念的发展早于序数概念的发展。因此,孩子在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自然数后,序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序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孩子掌握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物体排列次序通常有如下几种: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从下往上数;按时间先后数。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以后,再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复杂一些的排列次序。比如:按大小、高矮、远近等为排列次序。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孩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芳芳的家长向我反映,前一天晚上,当孩子将书包里的用具倒在床上,准备整理书包时,竟然倒出大量透明的、类似玻璃碴样的东西。由于这种东西很薄又很锋利,一家三口趴在床上捡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捡干净。因为担心孩子睡觉被扎着,只好将被褥、枕头全换掉,才算踏实。  相似文献   

5.
如今,煤油灯、骨纺锤、毡纥这三样东西,对许多孩子来说是十分陌生了.特别是毡纥,孩子们也许永远不知它是何物了.……  相似文献   

6.
谭琦 《中华家教》2020,(1):46-47
开学准备是件“大工程”我和孩子从学校出来已经是下午3点半,要在学校指定的商店买齐20多样东西,还要在学校指定的医院完成体检,取得体检表,次日提交。商店下午5点关门,按学校给的地图,我们顺利找到了商店。说是商店,其实不过是写字楼里一间不大的屋子。店里除了自家孩子小学的用品,还有附近其他小学的体育服、校帽等,货架上注明了小学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健康问与答     
正腿部长的西瓜纹样的东西是什么?Q我女儿3岁了,前段时间,她左侧的腿部内侧从脚踝一直到大腿根处长了一条类似西瓜花纹样的东西。去医院检查,当地医生说是线状苔癣,成因不明,也没有治疗方案。请问这种东西是什么?真的没法治吗?A孩子左腿内侧长的类似西瓜花纹样的东西是线状苔藓的典型症状,当地医生的诊断是准确的。这种病多见于儿童,致病原因尚未确定,但从发病位置、病态及走向来分析,可能和脊髓神经机能障碍或末梢神经反应过度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不让“烫烫”靠近我活动步骤1.用浅显的语言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烫(物体的温度很高)和烫伤(人的皮肤接触很烫的东西时会很痛)。2.让孩子认识一下煤气灶、炊具、电熨斗、热水瓶等可能会造成烫伤的东西。3.跟孩子讨论,让孩子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发烫、发热的。*会冒热气的:如吃火锅时的热汤、烧开的水等。*连着一条电线的:如电熨斗、电热水壶等。4.跟孩子讨论,如果碰到那些东西会怎样?(皮肤就会红红的、肿起来、痛痛的,甚至起水泡,所以这些东西都不能碰。)5.给能造成烫伤的东西起个名字叫“烫烫”,让孩子仔细观察家里的每一…  相似文献   

9.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专家是这样说的:教育就是教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我们班主任就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那个人,班主任最应该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就是:自信心、责任心和好习惯。这三样东西是孩子们一辈子最需要的东西。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班级。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尉蓉晖 《高中生》2008,(12):47-48
"你15岁生日前所发明的任何东西,都只是自然次序的一个部分;15岁生日与35岁生日之间发明的东西,则是新颖而令人激动的;35岁生日与50岁生日之间发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教具     
有一个教育口号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切为了孩子"。走进德国的课堂,也能让人不由自主产生这样的感受。德国的课堂有几样教具与中国的不太一样:黑板、粉笔和黑板擦这三样课堂上必备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15.
1988年3月22日(星期二)上午9.00~12.00 1.一种能大批供应的锁,每个锁上有10个按钮,为了打开这锁必须按下5个正确的按钮,按的次序无关。如图,所示的样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应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要弄清楚你的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东西、技能或者促使孩子学到这些东西,你可以让孩子充当一次老师。  相似文献   

17.
芳草 《家庭教育》2008,(6):25-25
湖北一家长来信说:孩子今年11岁。5岁时,孩子的爸爸在他不听话时,把孩子关在黑屋里几次。孩子当时怕得不得了。孩子现在还是有些怕黑,有恐惧感,搞很多的枪呀棍呀,家里一大堆。我感觉这不是十几岁孩子玩的东西。他有时还不敢一人睡一问屋。怎样才能让孩子胆大?  相似文献   

18.
正芬兰人做事的原则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这种意识是从上学开始就培养的。比如在家里,大人要进孩子的房间,要得到孩子的同意;要翻孩子房间里的东西,也要得到孩子的同意。反过来,孩子也被要求,不随意翻家长的东西,跟家长要东西也总是要先问可不可以拿,得到同意后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幼儿园观摩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下一次活动时我们要用。”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一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一些,有的孩子到活动开始时还没有决定到底拿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了一块积木和一支铅笔,也马上找了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孩子们一直不明白老师到底要让他们干什么,因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20.
刚买的玩具,被孩子拆坏了;新做的衣服,被孩子搞脏了;给一袋饼干,孩子会撒得满地都是……家长头疼:现在的孩子太不爱惜东西了。 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办?有三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