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教育     
3月7日睛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两位老师:一位是父母,一位是老师。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之眼》这本书是我阅读的李志欣校长的第四本书。一看到书名就吸引了我,“教育之眼”是什么呢?是说教育的不二法门,还是从“真教育”的视角谈教育?抑或是另辟蹊径找到了破解教育难题的答案?好奇心促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每日如饥似渴地读着、思考着,直至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从论著整体内容和风格看,  相似文献   

3.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不是我平时阅读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但我细读了两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二次阅读真的就像和老朋友重逢一样,我读得很  相似文献   

4.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十八大”要求重点推进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全国人民的一项普及性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农村文化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以慈溪市农家书屋建设为例,分析当前农家书屋建设的不足和取得的成就,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管理意识、提升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打破传统思维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数字化阅读等措施,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傅冰 《教育文汇》2006,(2):47-49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  相似文献   

6.
傅冰 《师道》2005,(12):19-21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 to Care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如春雨般期然而止,是政府为农民所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曾说:“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张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为解决我国农村人均拥有图书量每年仅0.1册(2010年前)的问题,农家书屋惠民政策如一场及时雨,润物无声.一些村庄,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屋 农家书屋,正安放着农家孩子们的青春梦想.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住了。教室,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是怎样的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教育奇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周锋  周玲 《江西教育》2006,(6):46-47
《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集毕生心血之作,在未出版之前,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并欣然挥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而我,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从拿到这本书,它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带给我的是久违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成功的变革都必须立足于历史与传承的基础之上,只有清晰地把握过去,才有可能提出适合语文教育发展方向的计划或方案."这是援引于<当代语文教育论争>中的一句话,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缘由.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长一段时间,让很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缺少对语文教育历史的了解,没有认清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阅读<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将为我们弥补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2.
陪女儿逛书店时,我无意中发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难得的好书,便买回家,当作枕边书,反复翻阅了好多遍。喜欢阅读的我看过许多家庭教育书籍,但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把我们生活中的情景-再现,用最朴实的方法提炼出了最科学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本书作者尹建莉老师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她对女儿的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3.
从"农家书屋"这一惠民工程建设的初衷入手,详细论述了制约农家书屋教育功能发挥的资金、管理、价格、人员方面主要因素,提出构建区域图书馆,打破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单位图书馆的资源分割堡垒,建设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挥不同类型图书馆合作共享后的综合实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区域整体发展是解决当前农家书屋具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家?是本有着极其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书。它不仅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还处处表现了革命同志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的高贵品质。指导儿童阅读这本书,是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劳动的有力措施。现在,把我校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我的一家”的作法和收获介绍如下。首先,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宣传动同工作。同学们在寒假里就从“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我的一家”的片断,他们深为书中的事迹感动。所以当我们一提出要读这本书时,同学们争着买这本书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老师,家里储藏最多的教育杂志就是《江西教育》,最早学到的四个字也是"江西教育"。看着父亲深夜在油灯下阅读这本书,却不给我讲故事,年幼的我愤愤地指着这本书问父亲:"爸爸,它比我还重要吗?为什么你一有时间就跟它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书屋是国家为了维护农民共享文化的权益、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而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当前,农家书屋的知晓度和使用率均不高,应加大宣传力度,科学选址,及时补充资源,开展多种活动,并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的教育和普及,使农家书屋获得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先于广大读者阅读了“纪念《甘肃教育》创刊三十周年”系列丛书之《教苑漫笔》这本书。读罢全书,我的最深印象是: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因为其中承栽了几代人对教育事业的爱和梦想。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特殊的传播活动。为此,通过运用传播学的5W模式,分析谁在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对谁传播,要取得什么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书架人文     
《教育》2011,(4):61-61
家心与教育 书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来自于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编写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阅读这本书源自于2009年4月的一天,笔者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题讲座。在那一天的讲座中,李镇西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深深地震撼了笔者的内心,让笔者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