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李洁 《现代语文》2014,(3):80-8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X"。本文从"转喻的认知模式""类推效应""社会心理"三方面分析了"舌尖上的X"流行的原因,并在结合具体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舌尖上的X"的能产性机制,即在满足必选项"舌尖上"词义的同时,使用者可以对可选项"X"位置上的成员进行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统计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2)网友实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  相似文献   

3.
期特鲁效应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斯特鲁先生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首先他将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识别,并说出颜色的顺序,学生很快就能说出颜色及其顺序;他再用红颜料写上"火"字,用绿颜料写上"树叶",用黄颜料写上"橘子",用蓝颜料写上"天空",学生也能很快说出是用什么颜色书写的及其顺序;第三次,他用红颜料写上"黑"字,用蓝颜料写上"红"字,用黄颜料写上"绿"字,用绿颜料写上"白"字,用紫颜料写上"黄"字,这一次学生却一头雾水,他们感到很别扭,记住颜色却忘记了字,记住了字又忘记了顺序,顾此失彼,急急巴巴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范围副词"一律"和"一概"的异同点。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最大差别为"一概"具有"整体性","一律"不具备"整体的";句法上,"一律"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弱,而"一概"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强。这些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更正与致歉     
《小读者》2008,(11)
由于我们排版及校对不严等原因,造成了今年第九期17页上把"孟照宾"错成了"孟明宾"、"张季平"错成了"张秀平";18页上"黄存佐"错成了"黄存佑";20页上"杨惠燕"错成了"李惠燕"。特此更正。并向来信来电纠错的老师、家长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上"表达的四类语义,结合"上"所表达的四类语义,通过考察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对留学生"V上"结构中"上"的使用偏误情况进行归类并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5,(3):115-121
针对课程教学网(Blackboard)"线上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以北大J课程为例,兼顾网络讨论环境、学习者特点、指导者作用以及考评机制四个因素,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设计了"大讨论+自由讨论"的"线上讨论"方案,引入"参与度"与"贡献度"两项激励指标,建立了一套可控、可评的"线上讨论"激励机制。该机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线上讨论"的积极性和讨论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国典  郭英  王炯 《教育探索》2007,(9):109-110
为了探讨藏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特点,笔者对拉萨市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应付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最高,汉族和藏族中学生在"退避"因子中得分都最低;在性别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初一和普师的学生由于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而与其他年级在"解决问题"和"退避"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地域上,城市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分更低而农村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更高;在民族上,藏族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幻想"因子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9.
政府主导下的"外控"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职院校的自治行为,屏蔽了市场力量的导向作用。社会的持续转型要求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同时构建高职院校"内控"型管理体系,在产品经营上契合市场需求,在资产经营上谋求自愿地充分使用,在组织文化上坚持"务实"与"创新"并举。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89):90-91
本文对汉语的方位词"上"和日语的"うえ"在空间用法上的异同点进行考察。由于中日两国语都共用汉字"上",并且在意义上很相似,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往往把"の上"直译成"……上",构成了很不自然的日语,本文对此进行对比研究及误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饶宗颐先生的文史治学,在方法论、实践论与认识论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方法论上,饶先生文史治学讲究"问题意识",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论上,饶先生提出的"穷根究源"、"摈除二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认识论上,饶先生提出的"观世如史"与"万界六合"说,体现了文史研究"贯通古今"的学术要求,为文史研究创造了科学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13.
微话题"90后"的2012@德蒙西德:我们"90后"迎着非典上小学,踏着禽流感上初中,冒着甲流上高中,现在出来社会了,又说2012世界末日……哎!我们"90后"也算活得轰轰烈烈了……  相似文献   

14.
笔者所在区教研室立足于教研活动本身,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本着"求是、求实、求新"的态度,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在点子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出成果,在教研模式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以课题教研为核  相似文献   

15.
保红霞 《文教资料》2008,(13):193-195
高职的非智力因素"后进生"鲜明的排他情绪和消极思想对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了较大的障碍,使得较好地解决该问题或者成功转化"后进生"变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心理特点,提出了从班主任自身以及从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学习上来解决"后进生"教育转化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写的作文在校刊上发表了,弟弟比我还高兴,他就像小广播一样逢人就说:"我姐姐的作文上报纸了!"邻家阿姨拿着校刊,羡慕地说:"小小年纪就上了报纸,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奶奶回来了。"弟弟大喊着迎上去,"姐姐的作文上报纸了。"弟弟兴奋地把报纸递给奶奶,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问:"在哪里?在哪里?"她忙戴上老花镜找着,性急的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家教》2008,(1):62-65
明明是"3"抄成了"5";眼睛盯着书上的" "号,手上却写成"-"号;草稿纸上是对的,到了作业本上就少了个"0"……家长为孩子的马虎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可效果总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玩雪     
李佳睿 《红领巾》2016,(4):28-29
今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跑步。一出单元门,哇——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终于看到日夜盼望的雪了!门口停放的三轮车"穿"上了洁白的"外衣";小路两旁的常青树"戴"上了雪白的"棉帽";草地"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一棵棵树木一夜间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语文建设》上一直在开展关于"真语文"的大讨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就落到"黑板"上了(当然,有的学校已经换成"白板"了)。其实,黑板也好,白板也罢,它们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所承载的任务应该是明确的。但是,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板书大有"退化"、"消失"之趋势,黑板似乎成了摆设,板书也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这从不少教师备课本上"板书"  相似文献   

20.
吴芸香 《教书育人》2012,(13):59-60
穿越是眼下网络上的"热门"词汇,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今年,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九册17课的《长城》。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被"时尚"了一回,玩了两次"穿越"——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又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