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裴蕾 《现代传播》2004,(3):129-131
业内人士常常强调主持人的“内涵”,可以说,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毫不怀疑这些主持人的文化内涵和专门的业务素质,但是,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多么内行的专业知识、多么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不能通过感性的、生动的言语表达出来,那么他的所谓“内涵”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这一行业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就好像发面少了面酵,有枪而没有扳机,缺少良好的语感和出众的言语能力,他的“内涵”也就真的仅仅停留在“‘内’涵”这个层次上而已,仿佛没有出口的一潭死水,叫人无从领略其生命的律动。可以说,生动形象的语言是…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艺术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既要求主持人具备高超的主持技艺、技能,又是创造性的工作、同时还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节目主持艺术的核心层面。然而,主持人语言艺术有其必须遵从的一些艺术原则。正因为如此,节  相似文献   

3.
节目主持传媒演讲又称主持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交际——节目主持传媒演讲,本质上是节目主持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围绕节目中心主题,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等载体,来表达主持人对中心主题的真情实意,用以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现  相似文献   

4.
2004年对于金铃来说的确是个丰收年,刚刚荣获了“第十届广东省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奖”,又当选了“第22届中国金鹰奖十佳电视节日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1998年末,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研究专项任务《节目主持艺术通论》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作者陆锡初是我国广播电视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和资深学者。该书侧重研究了新闻、专题、综艺板块和直播节目主持艺术的规律。对主持艺术的特性、美学内涵、节目策划和采访、评论、语言传播艺术等问题的论述有一定深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著作。一、理论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理论探讨,着眼实践”的务实态度面对学术界的颇多争论。本书从美学、传播学…  相似文献   

6.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地理环境等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附加意义和情感色彩上。对于英语新闻学习者来说,与本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却容易忽视那些具有与本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因此,必须重视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地理环境等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附加意义和情感色彩上。对于英语新闻学习者来说,与本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却容易忽视那些具有与本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因此,必须重视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曾致 《现代传播》2003,(5):132-133
一、关于二度创作一般说来 ,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 ;而节目主持 ,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 ,它是一种无稿播音 ,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 ,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 ,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 ,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 ,根据一般的创…  相似文献   

9.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10.
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是一个语言和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无声语言即“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渐渐引起语言学家和传播学者以及电视工作者的关注。从传播学的角度说,“非语言符号”是指以人的表情等信息为载体的符号系统。它大致可以分为体语和物件语。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综合传播艺术,人们除了从语言传播获得信息外,还大量地从“非语言行号”获取信息。因此,在电视播音和节目主持中,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及其功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位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技巧,而…  相似文献   

11.
主持主体在完成节目主持创作的同时,亦在自觉地生成语言的潜在之蕴和言外之意。这一过程中,节目主持主体的语义呈现出明晰的流变、更迭和再塑化特质。而无论是传统的有声语言创作还是主持传播研究,都需要对语言本体及其语义内涵加以关注。基于此,对语义类型进行识别和归纳,并对语义生成的策略方式进行提制和总结,既是对主持传播研究的基础性赋能,也是为主持主体的实践方向提供参照。具言之,在表达类型上,主持主体的语义可划分本原义、延伸义、推阐义和共生义四种类型。同时,通过运用“通感联觉、认知转化和身份交叠”等策略,可以实现对语义的生成和融用,进而实现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在要求和正面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2.
节目主持艺术具有怎样的艺术内涵是节目主持人以及节目主持艺术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节目主持艺术是当代具有媒介性、现代性、科技性和大众参与性的传媒艺术样态。通过电子媒介的情境创造,主持人表现出了人格化传播的魅力,在节目的文本层、传播层、社会层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是叙事艺术、传播艺术和传媒艺术的综合。综而述之,节目主持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自身的基本特质,在宏观上追求较为独特的艺术境界,在微观上也初步建立了创作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意象的传播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象(Culture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往往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与文学性的“意象”概念不同的是,“文化意象”消解了“意象”原本所具有的诗意内涵,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特定意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果说文学性的“意象”是指艺术典型的话,那么“文化意象”强调的则是这个“典型”所象征的文化区别性。  相似文献   

14.
体育解说不是单纯地在体育比赛现场为谁喝彩,为谁加油的问题,而是一个把群体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倾向性转化成具体语言的传播过程。其中渗透着体育解说员的语言立场、评说角度以及对解说对象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语言站位特征,而且不同时代的体育解说具有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播性状。  相似文献   

15.
李政  高有祥 《青年记者》2016,(14):41-42
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话语权,是特定机构及个人通过披露信息或发表意见影响他人的权力.①而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和控制舆论并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权力和现实影响力,是对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利话语”概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和“交往权力”理论,都是构成话语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审视,节目主持艺术及其功能价值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构建、维系和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尤其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需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引导和塑造儿童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为主要责任。关注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心理,精心设计和呈现节目内容,用亲切、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导儿童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情感。本文将节目主持艺术及话语实践设置在少儿节目这一特定的节目情境中,试图从话语空间、角色空间、意义空间三个话语实践层面审视现阶段少儿节目主持艺术及其功能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古戏台对嵊州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说它特别,是因为从这个“符号”中可以解读出嵊州地域文化的许多内涵,而嵊州文化又是中华文化在这个特定区域内的一个显示点。因此,我们对这样一个题材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使命感,也想通过《越乡古戏台》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嵊州戏台所蕴涵的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罗欣 《记者摇篮》2008,(10):57-58
品牌意识,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在驾驭节目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对建造品牌节目的追求。主持人的品牌意识总体上是具有共性的,其精髓是相通的,但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中又具有个性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长镜头起初作为表现手段被采用,又渐渐转为电影风格被追求,究其原因在于巴赞理论本身的魅力——“嫁接性”,即各国导演可以将它“嫁接”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对电影本性、电影美学的理解之上,形成民族化、时代化、个性化的长镜头电影风格。在这个“嫁接”的过程中,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是怎样影响导演创作的?特定时代是怎样“约束”导演思维方式的?还有导演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左右其创作风格的?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巴赞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王玲莉 《今传媒》2013,(1):113-114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社会大众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规范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其语言修养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媒介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语言素养。时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方言化、外语化、扩大化、杂交化等问题。因此,笔者以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中不规范现象为例,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负面效应,并提出提高语言素养的几方面建议,希望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