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邱源子 《今传媒》2015,(2):13-15
当前,微博在中国社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政务微博也开启了政民互动的新时代,在微博舆论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重视。文章从微博问政现象入手,分析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政府官员更好地问政于民,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发展趋势有四:政府从断点式危机应对走向常规化运作、从被动等待关注走向主动自我推介、问政微博呈现集群化趋向、微博问政从单方信息发布转向关系的维护.技术上,微博问政也将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10年被称为是微博元年,因与1987深度报道年,2004民生新闻年有同样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而将载入史册.微博开启了新的舆论格局,推动了网络问政的新潮流,培植了逆向舆论链,推动了传统的意见领袖走向分化,更可贵的是微博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推动了中国公民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吕菲 《今传媒》2012,(7):21-23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猛,政务微博也得到重视。尤其是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但是不成熟的政务微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政府,如何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公共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政务微博已成为微博舆论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微博数量急剧攀升,开设范围和领域扩大,政务微博群纷纷亮相,微博运作日益成熟,制度化建设起步,微博问政水平不断提高.但政务微博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地域、行政级别、职能部门分布不平衡,新闻发布时效性滞后,发布技巧略有欠缺,以单向信息传达为主,缺乏有效互动,部分政务微博关注人数较少、施政效果有限、国际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强我国政务微博建设,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李洁  任景华 《今传媒》2016,(1):62-63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公众心中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新媒体时代,微博日益成为公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微博热议话题或事件引起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相反,微博也能成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引导舆论的工具.本文笔者将探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为政府更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发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信息交流、维护人际网络的平台,也为公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渠道。在2012年"两会"中,政务微博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公众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成为公众问政的重要渠道。但是政务微博问政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为实现政务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需要不断完善政务微博问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微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舆论带来了巨大的变数,这就给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挑战与不确定因素,但细细观之,也有一定的机遇,这就需要政府在舆论引导中不断克服微博带来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当前,面对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政府在实现舆论引导上还缺乏充足的经验,本文着眼于当前政府微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杨达才事件引出对微博问政的思考,并从微博的特点探讨民众怎样通过微博来关心和参与政治事件。通过研究微博问政的特征探究出它的意义。微博问政在理论上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微博是一个融合政府机构、各界官员和普通网民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大家都能有效且方便的沟通。微博在及时发布信息和传播快捷上发挥了作用,但如何使微博问政形成一套有效体制,还需要各方的摸索。  相似文献   

15.
张蕾 《东南传播》2011,(10):39-41
会理PS事件,从一开始的全民声讨,到"PS风潮"再到最终网民的理解和包容,仅仅经过了不足四天的时间。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情况和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认为微博在舆论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会理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微博这一平台积极回应、坦诚面对、持续关注,最终转"危"为"机",此次会理PS事件的圆满解决堪称"政府公关危机的经典案例"。同时带给我们启示,在"微博问政"渐成趋势的新时期,政府的宣传更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王佳  王丹 《新闻世界》2012,(4):86-87
当下微博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有人说微博的兴起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建构。借助微博,网民积极的参政议政,形成了网络问政的新局面。本文基于微博观照下的网络现实,探讨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浅析"新的舆论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赵婷婷 《东南传播》2012,(12):45-47
本文以"中菲黄岩岛之争"微博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微博在民众国家认同建构中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微博舆论增强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微博舆论也存在固有的问题,需要民众自身素养的提高和政府积极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的理论奠基人乌尔里希·贝克和吉登斯认为,社会巨变所带来的现代性将社会风险大大放大。现代性亦指新的网络环境。网络提高了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同时也增加了由信息混乱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府舆论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政务微博建设,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共识。本文通过相应案例,分析政务微博目前运行状况,探讨提升政务微博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