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新闻话语是表现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倾向色彩.本文运用主观性理论与叙事理论通过对网络新闻话语与新闻“委托人”的关系、“新闻来源”的主观性、网络新闻编排的主观性等方面的探讨,认为新闻来源是影响网络新闻话语主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3):53-56
网络新闻语篇为获得更多的点击与浏览,竞相引用社会流行语来扩大传播效应。本文以语言模因和语篇互文性的共通之处为基础,对比分析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所引用的社会流行语,从模因视角分析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互文现象,认为流行语与网络新闻语篇互文的过程就是流行语模因传播的过程,并指出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引用社会流行语模因呈现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文本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文本中充满了社会关系结构和过程的证据,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分析来揭示隐藏在新闻语言背后的社会权力功能的精确机制和形态。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者身份的多样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不同的网络新闻语篇构建新闻事实,根据作者及委托人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新闻事实要素,选取了不同的语词组合形式与链接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隐含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与主观倾向,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权力关系,最终达到影响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电子媒介的新闻语篇,即广播、电视新闻语篇的言外衔接方式,以及网络新闻的超语篇衔接方式,即语篇与语篇之间的衔接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实践中,由于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影响,以及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新闻真实性缺失、主观性和煽情性等问题。本文建议网络新闻媒介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强化法律监督,网民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拒绝不良信息,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点燃了一场数字化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烽火,在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今天,网络新闻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这也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既提出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新闻网络新闻竞争力?对网络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规范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能竞争最有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9):43-47
网络新闻实现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联结,通过应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本文分析了受众通过与网络新闻的互动行为,达到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融合的过程。研究解释了网络新闻作为独特的社会情境,对受众在角色认同、公民团结和仪式抵抗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传播仪式观下的网络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新闻界》2005,(2):116-117
从受众角度来讲,网络新闻在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等方面与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新闻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为适应受众的多元需求,网络新闻就应摆脱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10.
冯博 《传媒》2019,(9):89-91
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违背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过度传播负面、娱乐、低俗化的内容,致使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愈演愈烈。这一方面损害了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另一方面也误导了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认知与判断,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通过合理的路径构建应对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现象的对策势在必行,这既要求网络媒体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能力,也要求进一步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培养有理性、会思考的受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网络环境下,受众"视读心理"的分析,指出网络新闻编辑应当进行的形式定位原则与做法,并进一步的探索出面对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客观现实下,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试图为提高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是大量的“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而这部分业务与受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有效度。本部分将着重论述这一内容。在论述中,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3.
罗丽铭 《新闻爱好者》2008,(12):131-131
网络新闻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新闻的出现是否更方便受众,更利于社会的发展。于是研究网络新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对于正确认识网络新闻是否积极健康地发展下去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目前网络新闻存在的不足,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在网民的监督下逐步走向成熟,让更多的网民认可网络新闻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价值,推理出网络新闻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林纲 《新闻界》2012,(11):34-37
当前,网络新闻语篇中存在一些价值观偏移的社会刻板印象,容易导致各种社会认知的偏见。本文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网络新闻事实,探讨这些价值观偏移的社会刻板印象及其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王伟 《新闻前哨》2005,(5):71-71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上的不断成熟、网站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化以及传播速度的快捷与实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受众开始转向各种互联网站寻找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渐形成鼎足之势。网络新闻受众和其他传媒受众一样,是一种受众追求自己的各种心理满  相似文献   

17.
姜慧 《大观周刊》2011,(50):214-214
本文着重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的角度来论述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受众的特征以及受众与文本的相互关系。在网络兴起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探析受众的主动性。受众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具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潜力。通过对目前网络编辑现状的分析,找到受传双方"供"与"求"的良性互动,试图借此探析网络新闻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会受到广告商、自传者和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探求规律:一是受众对网络新闻的多元需求,二是网络新闻编辑对报道形式的研究和新闻传播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调查表明,就新闻编辑环境而言,目前监管最严格的新闻类别为时事、政治新闻。大多数网站制定有较为规范的新闻编发程序,能够比较严格的执行。网民跟帖和评论的编发,一般由编辑把关。敏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大部分网站会以正面报道为职责。在网络新闻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考量的是"受众需求",网络新闻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基本保证了满足受众需求和实现媒体正确导向之间的平衡;就受众及其规范而言,网络新闻工作者认为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信任度在"一般"的层级。受众对"娱乐、体育新闻"的相信程度最低,其次是"时事、政治新闻"。网站对于受众的言论与意见发布采取负责任的把关态度。网络受众比较不理性。受众的反馈对编辑风格的影响在不同的网站程度各异;就网络新闻业务现状而言,娱乐、体育新闻发展最为成熟,时事、政治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最强,娱乐、体育新闻编辑自由度最高。目前网络向受众提供的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同质性强,传统媒体给网站提供的新闻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新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世界各类信息浩如烟海,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新闻网站必须及时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为受众提供新鲜而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用户而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网络新闻中存不存在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性倾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