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金妍 《东南传播》2015,(6):103-105
自2014年开始,微信的迅猛发展给网络舆论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微信成为新兴舆论平台。微信移动终端本身个人化程度高、社交程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信信息闭环圈子传播、隐性传播、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引导微信舆论有其困难之处,微信舆论场自净能力弱、舆情研判难度大、多元舆论话语易引起"群体极化"。根据这些特征,以《人民日报》为例,提出了主流媒体应引导微信舆论方面的具体做法:思想上,强化主动意识;议程设置上,阐明价值意义;交流方式上,注重平民化元素;传播手段上,提升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产生、形成、传播的场所与环境,归纳了网络舆论场理论的演变过程,力图通过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舆论波"和"蝴蝶效应"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微信以其传播的便捷性,迅速笼络住了广大用户,成为新的传播平台。在此平台上,各种信息快速传播,导致网络舆论难以驾驭,而要调控舆论需要从外部和内部共同发力。本文结合微信舆论特点,侧重从传播者信源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把控,提高信息的传播质量吸引读者,发挥舆论引导的正面作用,杜绝微信舆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洪忠  王鑫 《传媒》2015,(21):18-19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普及, "民间舆论场"也成为一个热词,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官方舆论场",两者被诸多文章定义为一种互不兼容的对抗性关系.具体来说, "民间舆论场"指的是大众运用微博、论坛、QQ、博客等渠道议论时事而形成的网络舆论场.将"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作为二元对立关系论述的一个误区是假定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是整齐划一的铁板一块,但真的是这样吗?本文从网络舆论场中网民类型与分布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同时,考察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同类型网民对信息的辨别力,以及网民的接触渠道对其信息辨别的影响,采用网络调查方式,通过全景调研助手从样本库中随机抽取了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四地网络样本3696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发展,使得二者同属的社交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娱乐性事件中能够快速形成舆论场,抢占网络舆论平台甚至掀起全民狂欢局面。通过分析微博和微信传播特性,找出二者的舆论生成模式的差别和联系,对微博、微信在娱乐性事件中生成舆论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比较,掌握其特点,根据各自特征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APEC会议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APEC蓝"。经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传播,"APEC蓝"在短时间之内成功建构了民间舆论场,它反映了广大市民期盼首都蓝天的强烈愿望。而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并没有回避网友戏谑般的调侃,而是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形成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良性互动的局面。本文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为例,分析民间舆论场的建构和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以期正确引导舆论,反思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工具的日益丰富催生出了更多的舆论主题和舆论机会,构成了开放而复杂的网络舆论场。本文以CNNCI和《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为依托,分析网络舆论场的形成要素和当前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的新特点,对改进当前网络舆论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阶层固化"的风险在自媒体平台的讨论中被日益放大,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参与使"阶层固化"相关言论在网络平台不断发酵,舆论场域充满了戾气和不理性的声音。为了解这一负面现象的传播现状,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平台的101篇文章为研究样本,围绕文章的主题、基调、来源等方面分析"阶级固化"议题的传播特点,并从多角度探讨此类议题在网络舆论场广泛传播的诸多原因。最后,针对舆论场中此类议题肆意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从社会发展、媒体报道、公众自身角度出发为打破"阶层固化"、扭转舆论场中一边倒的"阶层固化"言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本文将立足于新媒体工作的实际经验,通过对新媒体传播语境、"微信+"模式的传播模式进行剖析,分析市级媒体如何发掘"微信+"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社会中,五花八门的通讯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微信,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通讯工具普遍使用,在巨大的用户群推动下,微信的舆论传播能力和效果并不比其他网络新媒体逊色。为了进一步认清微信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本文着重对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虚拟舆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日益走向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信息和新闻传播领域,因特网的应用更为世人所瞩目。于是,伴随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产生,就要进一步探究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虚拟舆论场形成的要素,比如:技术开发、网络受众心理、商业经济的发展、传播环境的影响;网络虚拟舆论场的特点,包括:交互性、开放性、全球性、个性化、时效性。在了解网络舆论场的大致轮廓后,就要对虚拟舆论场进行引导和控制,因为在网络虚拟舆论场里,会出现虚假新闻、色情信息、网络诽谤与隐私的传播,所以要从道德、政策、法律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空前勃兴,中国和世界同步经历着一场新媒体革命。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普及,新媒体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舆论愈发彰显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作用和巨大能量,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构筑了一个拟像世界,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描述与分析,指出网络舆论在传播中产生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现象,即个别的、偶然的网络舆论,演变成巨大的舆论势场,对现实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彰显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针对网络舆论传播所显现的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应对启示:①现实问题是网络镜像世界的根源,任何网络舆论根本上是人们对现实诉求的网络表达。②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促使管理部门积极地面对舆论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培育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③尊重并关注网络舆论中网民弱小又强大的"蝴蝶力量",促使"蝴蝶力量"的良性显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微景观”弥漫的时代,社交媒体构建了诸多碎片化、真实的“微舆论场”。本文以“微信家长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研究框架,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探索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的动力和蕴含的社会图景。研究发现,微信家长群中的舆论作为网络公共空间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其背后是教育焦虑、青少年成长焦虑向社会焦虑转化和演变的过程。在微舆论场中,间距性、非同一性、对立性的异质观点出现与碰撞,构成了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动力的初步蓄积。舆论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随着微舆论场中情绪的升温与环境的激荡进一步扩散。老师在家长群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位置被极大“前置化”,扮演了信息整合和舆论引导、终结的角色。在舆论的形成中,表演、和气、面子等因素具有层层辐射作用,呈现出交织着传统情理文化的复杂社会图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微信家长群这种交往方式,更好发挥其信息沟通、家校共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场由新媒介场、心理场和社会场交汇而成。本文在介绍考夫卡、勒温、布尔迪厄等西方学者相关场理论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对研究网络舆论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的启示与指导作用。这是网络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社会热点事件频发、网络舆论跌宕起伏.网络舆论场在不变的喧嚣中暗流涌动——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下行压力并存,社会矛盾多发,网络直播、知识分享应用和视频弹幕等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广泛兴起,助推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微妙变化.本文从舆论主体、舆论话题、舆论载体和传播效果等角度,对2016年网络舆论传播的新特点展开分析,并尝试对2017年网络舆论的传播态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失语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娱乐新闻报道方面,新媒体以压倒性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引导着舆情走势。本文基于乔任梁去世事件,通过纸媒对娱乐事件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及网络舆情分析,探寻纸媒这一传统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娱乐事件报道的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主动权、舆论场及舆论推手的。  相似文献   

18.
钟剑茜 《当代传播》2013,(4):108-110
本文以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它对公共舆论场的引导作用。分析认为,纸媒官方微博能够打通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主导舆论场的话语权;能够通过议题设置引导网民的关注方向和思考方向,实现观点供给的有机控制,在网络舆论场上放大建设性声音;能够迅速还原事实真相,阻击谣言传播,净化网络舆论场;能够与受众广泛交流思想感情,鼓舞人生斗志,解除灰色情绪,实现对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的软功效。  相似文献   

19.
传播螺旋的系统动力视角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标 《新闻传播》2009,(7):100-100,102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舆论场进行了系统动力视角观照;指出传播螺旋的形成是舆论场系统中公众、大众媒介和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不同层次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认为传播螺旋是舆论场系统演进中的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7):37-44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界对网络舆论的含义特征、生成机理、传播影响、监管引导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省思前瞻,在深入调研我国网络舆论管理的体制机制现状基础上,结合网络舆论生成及风险演化机理,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联动机制,从理论、体制、机制、技术等层面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网络舆论引导的长效机制,将成为今后网络舆论深入研究的理论突破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