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陆丹 《今传媒》2014,(7):7-8,13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传媒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中推出"据说春运"专题报道为例,总结了该报道在运用大数据上的经验,以期为同类媒体和报道提供借鉴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眼下,"大数据"随着数字化纪录、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日臻完善,而广泛被应用于电视新闻传播中,但在电视新闻中,"大数据"新闻的报道却出现不少重包装、轻内容,重数字、轻事件等方面的缺点,新闻要素少了。那么,如何提升"大数据"在传播中的"高颜值"成了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平时采访经历,从何为"大数据"和"大数据"新闻传播、"大数据"电视新闻在传播中瓶颈有哪些?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变"大数据"为"好新闻"等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提升"大数据"在传播中的"高颜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21):9-15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科学的调研获得一手数据为复杂议题的融合报道增色以及如何最佳地呈现数据结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卫报》网站针对2011年英国骚乱策划的"解读骚乱"研究,成功地利用大数据策略解读了这一复杂议题,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地表达和报道了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大数据策略在融合报道中的巧应用,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和分析结果的可靠,二要采用视觉化的数据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使大数据策略对融合报道发挥最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数据新闻横空出世,它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产生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流程和报道模式。本文选取网易所推出的数据新闻板块"数读"为例,解读网易"数读"的内容设置,在此基础上归纳其特征。对比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分析我国门户网站数据新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新模式,"数据新闻"正是以大数据分析报道为支撑,以多种形态的可视化视图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与实践,本文试探讨"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旨在为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各家报纸年度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同题材竞争的情况下如何做出独家新闻,如何与新媒体争抢受众,这是摆在所有传统媒体面前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2014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京华时报》走出了一条新闻报道数据化、可视化的新方向。其数据新闻报道全面利用大数据的威力,在数据的纵向挖掘和横向对比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报道和版面,这对于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数据做好新闻报道的数据化、可视化来说可作为一个范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视媒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成为摆在电视媒体人面前的新课题。央视财经频道2016年"聚焦双十一特别报道"在报道选题方面具有新鲜、多元与贴近的特点,在报道的叙事形态和视听元素上有了新的呈现形式,运用了更新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创新了数据新闻表达方式的可视化处理,为电视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托技术的数据新闻给传媒领域带来一股变革之风。将大数据引入到传媒领域并非只是带来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互动方式等的变化,也能在短时间内展现之前新闻报道不能达到的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当前,面对突发事件的频发,突发事件报道也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弥补其报道的劣势,进一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被有些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突发的"马航事件"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更多元化、有深度地报道了"马航事件"的始末。电视媒体在这其中充分发挥了报道优势,克服困境,创新报道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戴世富  韩晓丹 《当代传播》2015,(1):26-27,31
大数据思维在新闻传播业中的应用使得"数据化"新闻得以呈现。数据新闻的出现赋予了新闻报道新的活力和魅力,尤其在新闻价值的挖掘和呈现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在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五个维度中都实现了增值效应。但在新闻内容生产层面大数据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数据唯大"的大数据思维也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异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全样本""允许降低精准度"理念与新闻报道的"个性化""精确性"相违背,且固化程序式的报道也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本文就数据新闻在新闻价值层面的增值和异化问题做一些辩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数据新闻一时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国内媒体数据新闻的实践大多还停留在可视化报道上,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例,分析其新闻生产的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我国数据新闻的实践现状,并对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众多新闻报道之中,数据新闻作品及数据可视化产品表现抢眼,效果独特,影响广泛,充分体现出数据新闻在新闻事件统计、分析、研判上的独特优势。大数据工具的介入,更让数据新闻从之前的"可视化"阶段衍变进入"工具化"阶段,成为此次公共卫生报道中值得研究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徐翠萍 《传媒》2018,(13):52-54
"数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全速发展时期.文卫华、李冰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一文中将"数据新闻"定义如下:数据新闻形式上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实践上,记者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或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拓展新闻主题,最后将数据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方式呈现,为读者提供系统客观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是笔者认为最符合中国数据新闻现状的定义.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卫报》是业界公认的先锋和模范.作为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卫报》充分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成为新时代主题词的背景下,数据新闻这一报道形态日益崛起,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两会大数据》,分析了当下我国电视数据新闻的基本实践状况。  相似文献   

15.
2015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州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详细了解贵阳利用执法记录仪和大数据云平台监督执法权力情况。这已经是进入新年以来,"大数据"第四次出现在总理活动的公开报道中。从总理的言谈之中可以发现,"大数据"已和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宏大战略紧密相连。大数据既是资源,也是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大数据最主要的功能特征是预测、比较和实时监控。一般而言,可  相似文献   

16.
从表面上看,"大数据"的概念及其价值更多的是为IT业和企业营销领域所关注,但从深层次看,传媒业将是受到大数据时代冲击较大的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与学术期刊处于同一环境体系的学术创新模式、学术研究范式、知识形态、知识获取、知识交流及处理机制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学术期刊的边界,使学术期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将造就新意义上的中国学术期刊。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和新业态发展路径,应用大数据技术,跳出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局限,实现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学术研究全流程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也是媒体融合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融合正以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改变着传媒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权力重构的新媒介生态,同时媒体融合语境下的传媒产业变革和演化过程也在影响着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几乎所有媒体新闻人都意识到了数据驱动未来的时代已经来临,近两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数据新闻"、"VR和AR虚拟现实"、"无人机报道"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传媒领域,继大数据之后人  相似文献   

18.
杨绎 《图书馆杂志》2012,(9):29-32,37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早已从"信息匮乏"发展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基础的数据无论从量上还是自身特点上也在不断发展,"海量数据"的说法由来已久,而在近两年,"大数据"(big data)逐渐成为一个热词,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以国内文献为研究基础,以关键词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大数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汲取以往全国"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通过大数据报道与媒体融合,积极与央视对接,走出甘肃看甘肃,为受众传播了"两会"期间的内容信息。技术突破与全媒体的运用,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省级卫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对调查报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数据采集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报道,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闻生产手段,媒体可以通过数据探究出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基于大数据样本的调查报道,在内容上更具真实性,对于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并产生多种形态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调查报道的可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