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引发了受众的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受众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观看行为来研究人们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并以众所周知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中的片段为例进行调查。将集体记忆与抗日题材影视作品联系到一起,关注在情节夸张、违背史实的"抗日神剧"中,人们的集体记忆是否会被消解与解构,以及是否与原本的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目的相悖而行,以及进行集体记忆断裂与连续的争议的思考。期间在借鉴其他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一份适用于问卷调查的集体记忆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问卷,并最终通过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重构。加强叙述抗日历史的电视剧的创作与审核,尊重事实,推陈出新,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大众媒介产品对人们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纵观近10年荧屏上热播的农村剧,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都被具有浓郁北方气息的农村剧所占据,有学者指出"在强劲的东北风之下,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集体失语"。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和吉林的《乡村爱情》对比,来寻找南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通过南北两种类型农村电视剧的比较,来观察地域文化、消费导向、语言障碍、经济环境等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视历史剧: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志希  曹茸 《现代传播》2004,2(1):42-4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集体记忆”的理论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集体记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立足现在面对过去的建构。在这种建构中 ,集体记忆的形成又非常依赖于各种传播媒介。本文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为研究对象 ,探讨历史剧是如何立足当下而重塑人们的历史观形成集体记忆 ,以及戏说类历史剧对集体记忆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邵贵媛 《青年记者》2012,(35):53-54
电视与生活息息相关,电视剧更是生活的缩影。近年来有关80后婚恋题材的电视剧屡屡掀起收视热潮,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80后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迁,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形成了80后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社会上80后闪婚、离婚率高、难婚等种种  相似文献   

8.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作为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的载体,使电视剧的生产与创作、消费与批评、传播与营销等发生了多方面的转型,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存在和发展的电视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也同样如此。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上的具体应用,从生产制作、受众接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探析数字媒体技术对国产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在当前数字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周根红 《现代传播》2017,(11):91-97
城市想象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折射出城乡社会文化的变迁。80年代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多表现出乡土文化的坚守;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则表现出对城市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向往;90年代中后期,城市基本上都以一种先进、发达的姿态对乡村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扶贫";新世纪后主要是以城市的方式建构农村,并形成了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叙事模式。然而,新世纪以来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对城市或城乡关系的叙事缺乏对乡村的真正了解,而是以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主观化的城市改造。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角度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将当代人的生活设定为作品的大背景、主要内容为反映当代社会现状与感情状态的电视剧。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一直处于旺盛势头,成为荧屏上一道别具风味的艺术大餐。在此,笔者作为一名导演,就"中国式"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等相关问题谈一些肤浅之见,求教于方家。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13.
杨金平 《视听界》2013,(1):50-51
近年来,视频网站加入竞争,省级卫视集体发力,加剧了电视剧市场的高位盘整,本已浮躁不堪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乱象丛生:题材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演演员漫天叫价,电视剧价格居高不下;电视剧乏善可陈,缺乏精品力作;现实情感剧闭门造车,不接地气;战争题材剧胡编乱造,充斥荧屏。地面频道面对的现实状况是,  相似文献   

14.
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2010年赵宝刚的又一力作——《婚姻保卫战》登陆各大荧屏,再一次掀起了收视狂潮。这三部以80后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为题材的电视剧,也被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电视剧《蜗居》,神奇般引发所有人因为房子带来的阵痛,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甚至形成了一种"蜗居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蜗居》的走红过程,也是这个全社会集体应对现实的过程,最后形成的"蜗居现象"是"后蜗居时代"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此篇论文中,作者从受众方面入手:着力于分析《蜗居》出现的现实背景与"《蜗居》现象"的关系的分析;一切的研究,都是希冀从深层次引入一些思考,并以《蜗居》为例,展望未来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为更成熟的电视剧市场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开始,广电总局针对黄金时间电视剧的播出颁布了一系列"禁令",目的一是清理整顿,一是提高质量.但"主旋律"与"黄金时间",说到底仍然是题材与电视剧市场的问题,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我们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如何理解题材与电视剧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视剧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常静 《声屏世界》2017,(2):37-38
2016年最热议的都市爱情题材剧 《欢乐颂》,是一部极富话题性的作品,是都市爱情题材电视剧的新拓展.它以现代都市——上海为故事背景,男性角色担任配角,女性角色为核心叙事,通过戏剧化的表达,时尚化的包装,讲述五位性格迥异女性的成长故事.  相似文献   

18.
聂伟 《声屏世界》2022,(4):36-38
近年来,以女性为题材的电视剧不断引起热议.《我在他乡挺好的》播出以来,以其真实接地气的剧情在众多主流平台和网络平台受到传播,许多人纷纷表示产生了情感共鸣,并且对剧中的许多话题也展开了相应的讨论,这也证明了共情传播的重要性.文章对该电视剧进行分析,分析其传播策略,为该类题材电视剧提供经验与借鉴,挖掘影视剧市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艺术类型,自然具备电视媒体的艺术性、传播性以及教育性、娱乐性。按照不同题材分类,电视剧类型主要有历史剧、都市剧、乡村剧。近几年又兴起了以不同职业为表现题材的行业电视剧的说法,其中较为典型的医疗题材电视剧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结合电视媒体的特性试论医疗题材电视剧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1],反应艺术与社会的内涵以及寻求电视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反哺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不仅在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还因其跨越不同年龄段的收视群体, 成为一个全民话题.而之所以说其走红是"意外",纯粹因为按照电视剧创作和经营市场的一般套路, 这部严肃电视剧不大可能产生目前的这种经济和社会效应,让人不禁要问,以此为契机,电视剧制作是否会有新风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