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群体对在校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实践育人效果,将大学生村官的正面价值观传播到青年大学生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更牵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而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能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外延。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坚持导向与取向结合,在导向中实现取向的发展,使导向回归取向又高于取向。  相似文献   

3.
谭钊  詹捷慧 《文教资料》2009,(19):180-182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差异与多样化正日益凸显,社会个体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心理危机案例相应增多.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主观需求和取向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社会冲突导致对自我价值否定性结果在心理上的反映.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必须防患未然、突出重点、归整秩序,着重改进价值观教育,培养多元价值判断思维,建构多元共融的校园和谐文化氛固,缓解大学生心理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4.
以价值多元化为背景,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和道德环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内涵的指涉对象构建研究框架,以指向自我、指向具体他人、指向抽象他人和社会、指向国家和民族四个维度为基本框架,从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隐含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受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大部分德目上,都比较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相对传统的价值观而言,他们表现出更明显的时代特色,而道德行为大多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倾向于主流,但在道德推理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同伴群体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应当顺应这种多元的状况,从崇尚道德权威的传统转变到尊重道德理性的教育,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以使大家共享的价值观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表现 1.价值本位取向 据不完全调查得出:在人生观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比较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利益、个人要求,价值本位由群体偏向自我,偏向个体.他们既赞成个体社会化的道理,又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他们认为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在多元经济成分、多元经济利益、多元经济分配形式共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凭借自我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进而特别珍视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期望在竞争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社会观念的多元化,使得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并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探究在多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新思想、新观念,培养学生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价值观,并发挥好导向作用,防止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迷失方向,没有了辨识力。文章在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进行探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多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体正面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并分析了如何建立多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构建心理防护的网络,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7.
庄琰 《文教资料》2014,(27):94-95
当下,网络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而其中的价值多元化现象应该成为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战场。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独特特点,网络中的价值多元化对他们有天然的吸引力。价值多元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帮助,同时有可能造成他们的价值困惑与冲突,这就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为此,辅导员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网络空间,以便使价值多元化朝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的转变,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价值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刘认识并合理处理多元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选择时往往出现困惑甚至错误,所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取得实效。从现实可行性角度出发,针对价值多元化的形势,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又要加强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元化。多元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面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信念淡化,道德评价失范,知行脱节等。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南省高校应充分发掘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力,用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净化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品德意志,以达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主义文学思潮重新获得肯定。随着社会思潮及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其中也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微末闪现。集中表现为自我的极端个人化意识与自利价值观,以及拜金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已经有了辩证的认识:从正面的来看,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与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形式;从负面的来看,市场经济确实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但是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这种负面道德价值内容被局限在狭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价值多元论内涵的核心是冲突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消除。我国以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重功利重才能的价值观与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并存,对话、宽容和理解将成为多元价值观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脱节、对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失衡关系研究薄弱以及问题意识欠缺。一元价值观和多元价值观的关系构成了价值观发展体系中的主要矛盾,解决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家彼得斯将教育理解为价值,他提供了一个理解教育的新角度;陈桂生揭示了教育价值的演变,指出现代教育价值包含教育(狭义)价值与教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教育思考。他的思考融入其对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学校教学的评价,对这些评价的分析表明,马克思的教育思考深嵌入工人阶级解放的构思之中。论文从工人阶级解放角度考察教育价值如何嵌入三类评价,亦立足教育价值透视马克思教育思考的特点。这些分析表明,把握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不能离开其对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构思;在教育(狭义)价值和教养价值上,马克思重视后者甚于前者,这种不平衡同其对道德、道德品质形成的思考有关。从社会结构来看,马克思的选择不无合理之处,如立足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德育的作用又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所出现的新的特点为背景,以当前“90后”大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以经济价值观为研究的中心内容,分别就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分析其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即“潘晓问题”的大讨论,是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化根源与时代背景,是一次讲民主、说真话、促稳定的重要实践,促进了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的变革,“潘晓问题”大讨论打破了一个社会一种声音的局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滥觞,它既促进了青年主体意识的生长,同时又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词汇中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是化的载体,价值观是化的核心。不同化背景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使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产生误会。造成这些误会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交往双方彼此缺乏对对方语言所包含的化内涵的了解,或对双方化差异了解不深,探寻不同化系统的特征及其互撞、互斥规律、有不可轻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价值分裂是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市场经济中道德 教育价值的内在依据是理论道德教育为工作性道德教育做学理上指导的途径之一,即以利益为出发点,以公正为利己与利他的平衡点,围绕公正,追求仁慈为道德教育价值的终极走向。  相似文献   

19.
黄金金 《海外英语》2012,(8):179-180
伊阿古无疑是莎翁塑造的最具导演天赋的反面角色,在嫉妒心与极端利己主义的驱使下,伊阿古亲手策划了这场悲剧带领他自己与身边的人走向灭亡。通过伊阿古的动机和导演悲剧天分的探讨,充分展示了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深刻洞悉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内心矛盾,认识并警示人文主义思想遭遇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15岁到25岁是人价值观探索、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一旦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就很难再改变.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机会.如今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抛开了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156个问题以及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所反映的观点和态度.本文以访谈案例的真实生活经验为模板,以价值观调研结果为参考,编写了两难故事.以讨论课形式探索两难故事的价值困境,提出了自下而上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