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育方法具有多样性,教育方法要与社会理想和教育目的相一致。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四有”人才,这也是和社会要求、社会理想相一致的。由于社会理想与教育目的的这种“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在教育教学方法中,运用“远景教育”的必要性。“远景教育”是一种前瞻性教育、刺激性教育、启发性教育和期待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同社会的关系,进而成人教育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使教育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怎样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谋求和推动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成人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 一、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含义 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本文从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过程及教育时限几个方面去理解,主要是:教育对象上,这里的“学”不再是“工、农、商、学、兵”的“学”,而是社会的全体成员。如果说过去学生只是社会成员一小部分的话,随着各种类型不同层次成人教育的发展,社会所有成员接受教育,已经不再难以理解。这也即是党中央一再提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真谛;教育主体上,从事教育和办学者不只仅限于学校,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力量办学”。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在办教育,尽管曾出现了“过多过滥”的弊端,但若排除“卖文凭”之类的学商因素,目前的教育同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相比,并非已经过剩,而是还有很大的差距;教育过程中,传统教育以  相似文献   

3.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是国家治理理念与目标的重要传导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实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面向乡村“善治”目标,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应面向乡村社会致力于优化人心、生产秩序和生成能力。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悬浮”状态,如机构上移、“农教互离”以及教师角色变化,严重限制了其乡村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教育应选择“教治”融合、“校地”融合、“教产”融合与“四教”融合的路径,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改善乡村社会治理生态,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参与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认识到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构建的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机制。严格说,是社会职业或岗位群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应专业相结合的“一体化”,不仅是“参与”。“参与”是我们在探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中的一段过程。然而正是这个过程,为我们提供了走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宝贵经验.本文的主旨就是总结这个过程,探讨论证“产学研一体化”的可能性、必然性。第一节社会需求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和动力一、社会是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主体1.…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社会成员的多样化需求来说,还是从支配阶层控制社会的基本方针来看,学校被期待承担的社会角色都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现实中的学校实际扮演的社会角色除了“教育”机构外,还有“象征”机构、“分化”机构及“销售”机构等多种类型。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角色是“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结构和谐发展的教育、学习及甄别机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市场化、功利化、“科学化”、边缘化、私益化等诸种现象,教育理论研究者面临着身份危机与社会责任的缺失。通过教育理论研究来履行其社会责任,推动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本然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追求“真理性”、“公共性”与“超功利性”的基本价值,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师范教育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分支。它对各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加重视知识、智力的“学习化社会”,由于“人人都需要受教育”,“终生都需要受教育”,教育将成为社会上最大的行业。甚至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等有关教育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正受到我国教育学术界普遍的重视。尽管还有人对“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是辩证统一的”的观点持有不同见解,但对教育必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促进人的个性、潜能的协调发展的认识,却是基本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主动自觉地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牢固确立“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自古以来,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既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首先明确地肯定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说:“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洞察力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基础在教育”等重要论点。他强调教育和科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社区教育”的界定主要是从教育和社会两个视角加以分析和把握的。当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区教育”定位在促进终身教育和社区发展上。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体现社区教育是“关于社区的教育”、“为了社区的教育”和“在社区中的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略论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上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先后经历了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制度、培养模式、教育评估、教育管理、教育观念、教育规模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现在这些改革还在继续和深入发展中。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 ,也不论大学的理念怎样更新、大学的职能怎样扩展 ,“育人”始终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职能 ,“教学”永远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渠道 ,“教学改革”必然是各种教育改革都要落到实处的基石。这是因为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社会——学校教育——教师学生——社会”这一需求链的关系 ,而这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在诸多社会矛盾与“批判”中,当代教育已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甚而被讥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一个堡垒”。究其原因,在“教育不公”、“乱收费”、“学术腐败”及“师德问题”等表象的背后,实则是当代教育、特别是当代学校教育的现行体制及其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不相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好生活需要”的出场“,个体发展需要”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发展要求”的某种转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观点“,个体发展需要”之“个体”究其根本乃是“社会的人”,其“需要”亦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因而“社会发展要求”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焦点。这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守人的社会实践性本质立场,坚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信念,处理好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的辩证关系,防止个体的原子化、片面化、物化发展,实现真正的关心人、尊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7):I0003-I0004,F0003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小学是朝阳区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秉承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具有适应社会能力”为育人目标,在规范化办学的同时,坚持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里的“一切作为”、“生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包涵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如果说“社会处处是课堂”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校园处处是课程”。  相似文献   

17.
论学习化社会中继续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爱义 《继续教育》2004,18(2):32-33
由“教育社会”发展为“学习社会”是教育观念的突破和相应政策的调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教育社会”把重心完全放在了“教育”上,其着眼点侧重在教育的服务与提供上,更多强调的是教育组织、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注重“教育硬件”的建设,使人们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主题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教育为其提供了基本的动力资源。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的作用是自明的;对于自然的作用,教育则是以人的教育的自然价值观为中介的。此外,教育又是一定社会中人的教育,它势必要力显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对人的素质要求。以此观点观照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主题,其图景清晰可见:1.从教育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并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特征,可解析出“学会学习”的主题;2.从教育、人、自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可解析出“环境教育”的主题;3.从教育、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解析出“和平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晋中市教育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四化”为目标,以“两改”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二个“必须”科学地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紧密关系。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农村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它的发展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是“服务”与“依靠”的关系。只有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了,农村教育、经济和社会才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文试以安徽为例,就农村教育如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