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影 《考试周刊》2014,(52):192-192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流动的基础理论,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出发,立足我国,主要分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我国主要"拉力"及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时,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推力"。同时,对推拉理论进行拓展,进一步分析拉力机制,丰富产业转移理论。  相似文献   

2.
推拉理论作为分析人口流动中目的地选择与流动原因的理论框架而被广大社会学学者所普遍使用。当前,常见的国际学生流动推拉模型主要有两大类:外因推拉模型和内外因结合的推拉模型。这两类模型侧重强调外部因素对国际学生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在动机的决定性作用,缺乏外部因素转化为留学生个人内部的动因的描述。因此,目前学术界所普遍使用的推拉理论模型很难解释国家间的横向流动现象,也无法深入解释一些特殊地区之间的区域流动问题。文章在分析现有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动机理论相关概念与内外因互动的哲学观点,将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尝试重构全方位的国际学生流动内外因互动推拉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指资源禀赋结构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过程,产业要素的趋利性使得区域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通过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结构、规模进行梳理,对宿州市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以贵州为对象展开相关研究,提出将外资作为判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通过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得到贵州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滞缓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应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因素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中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提出:贵州应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区域,并与品牌企业合作,在省内已有产业基础的地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逐步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这对完善国内产业转移的理论体系,增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操作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在长期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在短期内取决于投资增长率(索洛模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率,一方面取决于专利制度保护下的创意生产率(罗默模型),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在技能积累上所花费的时间(技术转移模型);但是,无论是企业投资率还是劳动者在技能积累上所花费的时间,最终都要到经济基础因素,即构成经济环境的政府政策和体制的基本变化中去寻找(内生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渐强 (一)产业结构梯度发展规律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向新的层次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先进国家或地区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传递产业,后进国家或地区不断追赶、调整、提升产业高度的过程依然存在,而且还在不断深化、发展。同时,后进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因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一般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从而不断形成新的产业转移浪潮。  相似文献   

8.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移承接力,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产业承接能力理论,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在于产业转出或转入之后其与转出地或转入地要素资源是否能够实现高度耦合。由于要素配置与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上的不匹配,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包括产业空心化、集群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表征在内的效率损失。具体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速度与劳动力要素区域转移速度不匹配、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错配、产业分工的空间锁定、技术封闭与技术转移迟滞等要素配置问题。要提高产业转移效率,一是加快发展创新主导产业,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外移的内在推力,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二是要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其市场自由度,增强其对资本流入的拉力;三是多举措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四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规划。  相似文献   

10.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或者一般技术水平的产业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工业化进程。但迄今为止,大规模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尚未出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东部地区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是影响水库移民返迁的主要制度因素。在经验研究基础上,研究讨论了旧的“推拉理论”模型的局限,主张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引入模型之中,进一步完善推拉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计算出带内城市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大小,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影响城市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带内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作用机理和效应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首先,从产业转移吸纳概况、主要来源地、市区结构和主要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剖析了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即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等.最后,构建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估计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前,沿海地区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沿海地区的企业在静悄悄地转移。这样的转移,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是促进中西部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契机,是发达地区与落后的内陆地区的双赢共振。在信息瞬息万变,发展机遇稍纵即逝的形势下,内陆各地纷纷抢滩沿海,使劲浑身解数,抢占先机。如何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这块大蛋糕,该文就《永州日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系列专题报道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的根本是制度转移和制度承接,制度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关键的因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制度创新过程,产业转移承接实质是制度承接.该文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给现状,并针对现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缺失提出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方案,试图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选取1993 ~2013年安徽省的人口流动以及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将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加以综合运用来分析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与人口流动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第二、三产业是人口流动的格兰杰原因,由此表明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省外转移减少,这为中部地区能够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欠发达地区既面临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又面临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的新要求。本文从产业转移的效应入手,分析产业转移的效应对经济发展动力转变的影响,以及制约产业转移效应的发挥的因素,需要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加强产业规划、转变产业转移模式和加强人才保障,使欠发达地区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辰和差异动态变化,形成全球产业跨国跨区转移一次又一次浪潮,当前,在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向内地以及周边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第四次产业转侈浪潮。产业的空间转移既是对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主动调整,同时,也是针对影响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要素和爷件变化的反厦。在本质上,产业转移是对经济社会背景演变的一种空间响应。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演变志势,将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驱动机制,也深刘地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因此,通过对影响产业转眵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态势思考,并探讨未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入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苏浙沪地区出现大量产业对外转移现象,这对如安徽一样的中部地区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基于企业、产业、空间三个角度,根据苏浙沪和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安徽在此次承接苏浙沪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具有的拉力因素,阐明安徽将成为苏浙沪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