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相似文献   

2.
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恰似优美的音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那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将济南的冬天描绘得维妙维肖,极富有乐感,给人的感觉似在欣赏一曲动人的音乐。 说它的语言美似音乐,是因为此文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和音响,就似琴键演奏出优美的曲调一样。如文章的开头几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二组结构相同的句式,有层次,有节奏,有韵律,最后一句则奏出了柔美的强音:“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响晴。如“北方”与“伦敦”,“奇迹”与“怪事”,“风声”与“响晴”,使语言的韵律和谐,抑扬顿挫。加上字句长短的巧妙安排,使语言悦耳动听,音乐感极强。  相似文献   

3.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开头便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前一分句说明不刮风是一个奇迹,后一分句说明济南便是这样一个奇迹,而且比一般的奇迹更奇:有风却没有风声.显然,这要比没有风更好;没有风只是感到温暖,有风而没有风声却是既暖和又生动.——而且,凡济南冬天的生动处都跟这一点紧密地联系着,我们可要随时记得才是.  相似文献   

4.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句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一,句群内部的结构关系从意念上说、句群内部的结构关系(即句与句的关系大体上跟内部的结构关系相近,也可分为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多种。举例如下:1.并列关系(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2)对于二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济南的冬天》)  相似文献   

5.
教学《济南的冬天》进入尾声,我用一个问题来小结课文:“同学们,老舍《济南的冬天》使我们想起了哪一篇课文?” “朱自清的《春》!”几乎是异口同声。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文章的篇幅差不多,语言都很生动清新。有的说:“冬天过去就是  相似文献   

6.
《济南的冬天》一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对济南冬景由衷赞美的佳作。文中第二自然段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用这个“睡”字妙在两个方面:一是形象传出了济南冬景迷人之神,二是充分表达赞美了泉城冬暖如春这一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7.
《济南的冬天》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温馨淡雅的冬日暖景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也有一篇描绘冬天美景的文章——《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细细品读,这两篇散文无论是在艺术风格、文章布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济南的冬天》导语湖北/李朝芬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是初冬季节。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导语安…  相似文献   

9.
《济南的冬天》我已教过三轮,每次都是按部就班,不温不火。对这篇老课文的新解读,是从我第四次备课时的一个疑惑开始的:济南的冬天真的有那么温晴吗?于是进行“百度”,搜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丁磊 《成才之路》2010,(25):35-3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散文的教学最富美感,诸如,《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优秀篇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于是我常想:语文教学能否就像散文教学一样?经过实践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像一篇散文,语文教学就要走散文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济南,济南     
自从初中时读过老合的《济南的冬天》后,我便对济南生出了向往之情。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雪、那里的阳光、那里的风、那里的人……我都想亲身去感受。虽然现在我已教过《济南的冬天》五六遍了,可每次上课与学生描述文中美景时,都仅仅是基于我的个人理解与想象,没有半点儿亲身体验,这总归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2.
自古及今,其为文学而内容不科学的作品是很多的。然莫别其大类,约莫有二:一是纯属荒唐谬误的,二是虽不科学,却有胜似科学之处的。对于前者,人们论列已多,但对后者,却至今缺乏探究。近读老舍的散文名作《济南的冬天》,觉其处处投谲置诡,却又处处妙趣横生,是为后者无疑。下面,先姑举几处,以为例说。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相似文献   

13.
×××同学问:《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本文读来生动亲切,这与作者运用特殊的写景方法有密切关系。概括起来说,作者写景,不仅能如实地描述所见景物,而且掺入了主观想象和感情因素。文章在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三种写法:一是直接抒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写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和《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春》组成一个单元,分别写了夏、秋、冬、春的景色。除《香山红叶》是以写人为主外,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海滨仲夏夜》文字浅显,适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  相似文献   

1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暖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用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美、冬天的济南美。一、形象美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向我们描绘了几幅美景。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多么恬静,多么舒服。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都呈现给读者一个封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应当结合文章中某些经典的语句,作为分析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济南的冬天》首段中描述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其中,北方空气寒冷,冷风凛冽,而作者以"温情"二字表达济南冬天的温暖,并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发展线索。一、良好的开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1.通过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段中描述到"济南的冬天就像一个婴儿,睡在  相似文献   

18.
孙业兰 《教育文汇》2008,(12):33-33
我至今忘不了去年期末考试前的一次语文模拟考试的试题是那样的“恐怖”! 命题者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和《济南的秋天》中写“水”的文字作比较阅读,问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各是什么。从卷面看,属于填空题,每个问题后留了约一厘米的横线。正是这个一厘米长的横线,让我一筹莫展。济南的冬天之水与秋天之水比较起来的确各有特色,但是,如果要我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嵌入这个横线上,不怕见笑,我真的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济南的冬天》被选作初中语文材教之后,不少人撰文加以评价、分析,这对该文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误传较多。有的说“本文写于1935年,当时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有的说“文章写于1935年,其间老舍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它是否是作者‘避国民党老爷们的炎威’在青岛《民报·避暑录话》上所作,或者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回忆性文字,笔者手边无资料,不得而知”(《中学语文教学》1982.5)。针对这些误传,武汉师院中文系主办的《中学语文》在1982.4期上发表了谌忠恕同志的《读<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孟广来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指出“《济南的冬  相似文献   

20.
<正>老舍先生创作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冬季景象,短小精美,独具特色。在很多人眼里,北方的冬天是缺乏生机的,万物萧条,寒风凛冽,但是老舍先生笔下却写出了济南冬天可爱的一面,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魅力。他从济南冬天的阳光、风、雪、山、水等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在谋篇布局和写作艺术上凸显了高明之处,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视角来看,《济南的冬天》并不只是简单地书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济南的冬天变得“温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