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新 《云南教育》2001,(21):12-13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在我们周围,凡是学得好的人,都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是用脑的第一要素,勤用脑使人思维敏捷。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善于思考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对每个同学来说,要把思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看书、听课、做作业,都要认真地独立思考。通过思考,弄清楚知识的正确含义,找出相近知识的…  相似文献   

2.
“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现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前人的经验证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哪一项也离不开思维训练。学习“听”,就要和说话者一起思考,边听边思考才能理解;学习“说”,就是能用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教育家孔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国外教育的理念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考的主体。因此,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变苦思为乐思,再给予方法点拨,使学生从乐思走向巧思,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从问题质疑中创设自由思考情境〈br〉 英语课堂是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和思考质疑不断深化的阵地。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探究的题目,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深化认知,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认知体验,还能够让他们在充分自由的学习情境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创设这样的思考情境,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学习和思考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作文参考题目:1.仿照《怀疑与学问》一文,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________和________》。2.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一、提出论点能否成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否正确处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二、具体分析两者关系1、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2、学习的重要:只有学习才能继承前人成果,也只有学习,思考才有基础。3、思考的重要性:不思考,不能真正学懂;不思考,不能创新。三、我们该如何去做1、要学好各门知识,不要偏科。2、平时要多想多问…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文学作品的美,享受思考文学作品的美的过程,享受思考出的文学作品的美的内涵。新课标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课内外结合,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欣赏,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最终获得的必是享受,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创新源于实践   总被引:68,自引:66,他引:68  
从理性上分析了文化的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4个层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学习和知识,思考和思维,实践和方法三者的关系。其中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思维是关键,实践、方法是根本。创新来源于实践,一切文化来源于实践。在素质教育中应处理好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友琼 《辽宁教育》2023,(23):44-46
在“读思达”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相辉 《广西教育》2013,(17):25-26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的活动。我国对思考的定义是从思维学角度作出解释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表述:“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对此解释:“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效课堂追求的是实,课中教师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一些启发、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拓展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丰富知识视野,拓宽学习的领域,从而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知识有效学习的策略性的思考方法,即关于学习时应该如何动脑的一般性方法。学习策略不同于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包括关于如何预习、听课、应考的方法,也包括如何计划时间、降低焦虑、增强自信的方法,当然也包括如何动脑的方法。而学习策略仅仅指学习方法中关于如何动脑的一般性方法。虽然学习策略也涉及到诸如为完成一个特定学习任务所采用的具体思考方法之类的具体应用,但它本身不是指具体的思考方法,它是一种抽象的、策略性的、广泛适用的一般性思考方法。因为它具有抽象性,所…  相似文献   

13.
曼陀罗九宫格思考法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工具,广泛应用于笔记、学习、创意思考等领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九宫格结构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整理零散、独立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曼陀罗思考法的三种结构形式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做了相应介绍,发散型结构应用于概念知识的回忆联想,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创意解题;围绕型结构应用于数学流程步骤的分析,以及笔记整理;十字型结构用于数学学习问题的分析解决.曼陀罗思考法用于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展思考问题的维度,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不但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后而不学习就会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可见学习和思考应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科学习中,语文学习应该是最丰富多彩、最富有人性美和创造美的。构成这种种美的重要原因,除了文质兼美的课文外,更重要的便是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是领悟的基础,创造的前提。学习中,我们应展开独立思考的翅膀,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独立思考要有深广丰厚的底蕴。思考的基础是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不敢想象,一个不了解欧洲中世纪黑暗历史、不懂得哥白尼日心说划时代意义的人,会对《火刑》中布鲁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一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功绩一无所知的人,能领略《…  相似文献   

16.
殷霞文 《职教论坛》2001,(12):53-53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从事职教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进行创新的三个基本手段,现就在电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浅见。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认为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些都说明了独立思考的意义。独立思考是掌握知…  相似文献   

17.
贯彻“大纲”精神加强习惯培养江苏顾兴国一、增强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1.学习习惯,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动力定型。习惯的核心是独立,无需督促;是思考,自觉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8.
网络学习社区的特征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社区、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区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亲身体验、开拓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已越来越鼓舞人心。作为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也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认真学习,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20.
罗汕培 《师道》2006,(12):42-43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机会、时间和材料,更需要思考的权利。而我们的学生在现实中失去思考的权利,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