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辉 《教师》2011,(31):63-63
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敏感,情绪波动大,耐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里脆弱,独立能力差。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夸天,中小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耐挫能力又相当脆弱,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J心理挫折,给生活、学习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敏感,情绪波动大,耐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里脆弱,独立能力差。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4.
肖佳怡 《教师》2012,(2):17-19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耐挫能力又相当脆弱,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给生活、学习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供了增强学生耐挫能力的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是"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孩子在6位长辈的庇护之下成长.然而,过于顺利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耐挫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是当前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耐挫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设计耐挫力运动干预方案,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探讨增强小学生耐挫力的有效途径,用运动干预的方式建立学生对挫折的积极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合理调控情绪,从消极防御转化为积极构建,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学生学数学时遇到挫折的原因,论述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强化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适时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斗志;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韦 《广西教育》2023,(4):29-32
本文立足小学生挫折体验匮乏的现状,通过研究耐挫力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分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耐挫力不足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方面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策略:首先,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树立挑战数学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耐挫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家长要以家庭为实践场,张弛有度地对孩子进行耐挫力训练。  相似文献   

9.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终身的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生活点滴入手,关注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力、心理素质等,对孩子正确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3.
挫折,无所不在,而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可以说一代不如一代。本就挫折、耐挫能力的概念作了一定的阐释,指出了对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耐受挫折能力的措施,为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欧阳若 《湖南教育》2003,(10):53-53
当今的少年儿童,生活在有过多呵护和关爱的温室里,不少孩子变得没有毅力、耐心,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因此,培养少年儿童耐挫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面前。 一、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以其生动具体的事例能给人很强的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这方面的典型。事实上,勇敢面对挫  相似文献   

15.
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必须面对的负面情绪状态,婴幼儿也不例外.尽管家长们对0-3岁的婴幼儿呵护有加,然而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生存能力有限,所以他们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文章基于婴幼儿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阐述婴幼儿耐挫力教育涵义的基础上,对婴幼儿家庭培养孩子耐挫力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培养的两大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生活稍不如意,便灰心丧气;偶遇委屈,便觉天塌地陷,不能正确对待种种困难和挫折。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要让学生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至于一遇到逆境、挫折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而是坦然地正视。同时,要使学生看到挫折的两重性,有利有…  相似文献   

17.
李政 《考试周刊》2014,(48):181-181
<正>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一、中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原因一是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热情,但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18.
打开心窗     
霍泽棠 《中国德育》2013,(16):58-59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困难与挫折是难免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应对和调节。基于此,我校申报了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心理课题"培养小学独生子女抗挫能力的研究",获得立项并顺利开题。学校德育处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凝聚一切可能的力量,使每一个孩子打开自己的"心"窗,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能否重新站起来面对一切,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特别是今天的独生子女多数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接触范围也在扩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如果缺乏耐挫力的话,那么在人生旅途上将难以适应。所以,加强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对把他们培养成创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我认为耐挫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敬 《天津教育》2009,(4):35-3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出现烦恼和压抑心理的占40.3%”,一些中小学生因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挫折而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杀害同学或亲人的恶性案件经常见诸报端,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耐挫能力较差,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师生“双主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