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传媒“3·14”事件报道的选择框架与意识形态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是2008年3月份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最为关注的议题。自"3·14"事件发生后,大量的西方媒体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巨大民族情绪,对西方媒体所标榜的客观性、真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到底西方媒体在此次西藏事务的报道中,呈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璐 《青年记者》2008,(14):46-47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了不法暴徒的打砸抢烧事件,为此国民深感愤慨和悲痛,但此时某些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不实报道,更让我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痛恨不已.新华网作为网络媒体的中坚力量,随即展开了对不实报道的强烈反击,揭露西方媒体的丑恶行径,还原事件的真实面目.本文将浅析新华网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有效反击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彪 《军事记者》2009,(12):17-18
作为编辑部的派出单位,记者站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结合2008年西南战区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与“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报道经历,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媒体对华歪曲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西方许多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密切关注。多数媒体进行了比较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少数西方媒体,有些还是有世界影响的西方主流媒体,在有关报道中无视事实,违背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或道听途说,  相似文献   

6.
周婉馨 《青年记者》2017,(11):47-48
最近几年以来,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国内的各个新闻媒体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做出报道.针对一些具有较大争议性的负面新闻,媒体通常采取深度报道的形式来加以呈现,使人们产生了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完全对等的错觉.本文建立在对现有文献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探究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部分西方媒体无视事实、歪曲报道,严重违背了其标榜的"客观、公正、独立、平衡"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多数媒体进行了较为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少数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甚至移花接木、颠倒黑白,以不实信息欺骗受众,妄图把奥运政治化,抵制奥运会,诋毁中国国家形象,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一、西方反华报道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自从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以来,西方某些媒体通过剪裁照片、编造故事等手段对于这一事件进行歪曲报道,不仅完全违背了其一贯标榜的新闻客观性原则,更践踏了国际传播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不实报道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罗莉 《新闻窗》2009,(4):14-15
突发事件是指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于瞬间发生的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等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甚至造成社会恐慌,而新闻媒体对事件报道的立场和态度将直接对事件发展造成影响,甚而直接关系到事件的结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突发事件报道非常重视,早在2003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对媒体加强突发事件报道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5)
今年上半年,媒体关于幼女受到 伤害的报道忽然多了起来。3月12日,《辽沈晚报》报道了幼女小兰被伤害事件,心理变态的恶魔祁军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摧残了14岁的小兰,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事件披露后许多媒体都作了追踪报道,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就在各界群众纷纷捐款救治伤势沉重的小兰的时候,4月23日,乌鲁木齐不到4岁的女童小雪又遭色魔强暴。近日,在陕西省又连续发生此类事件。 看了这些报道,相信读者跟记者一样,心情悲愤抑郁,无法轻松。一方面,这些无辜的女孩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不幸和苦楚,弱小的身躯和稚嫩  相似文献   

12.
扈美荣 《青年记者》2007,(18):73-7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领域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发生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等作出的深刻思索。是否做深度报道,要依情况而定,深度报道的题材是有选择性的。新闻事件较重大,关系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牵涉到的人数众多,或者是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像这样的事件就有必要而且也能深入挖掘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来。具体说来,下面几种情况的新闻题材是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是纯客观报道),而且要报道同新闻事件有关的巳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或者说,解释性报道就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已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的解释、说明、分析,用客观事实而不是议论来解释说明新闻事件.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所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发生原因和过程的复杂性,在众多报道体裁中,较为适宜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在作群体性事件的深度报道时,应注意舆论引导和灵活的报道框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杨锐  杨烨 《今传媒》2011,(12):20-22
这些年频频发生的赛场暴力事件给体育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选取发生于2010年10月12日的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作为切入点,选取《体坛周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搜集获得《体坛周报》关于此次斗殴事件的全部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纸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焱 《新闻世界》2014,(9):243-244
在新媒体时代,因为社会事件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所以社会上发生的负面新闻事件越来越多的被报道出来。而负面新闻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也有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实例总结了这些特点,并对如何避免负面报道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严重的骚乱事件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西藏问题(包括由此引发的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事件)纷纷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美国大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都多达100多篇.对一向不太关注国际事务的美国媒体来说,以如此大的规模来报道一件本属中国内政的事情,其力度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对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来有关地沟油的报道从报道频次、报道内容、报道模式等角度进行样本分析,分析了相关报道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机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8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183;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