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ABB"式词语。它们多是形容词,不过后面两个字的读法有时拿不准,有的要读本音,有的要变调才符合语言习惯,到底应该怎么读呢?多数情况下,都是读后面两个字的本音,也就是它们单独怎么读,在那个词里也就怎么读。例如,黑乎乎、孤零零、红通通、白茫茫、毛茸茸、黑蒙蒙、软绵绵、赤裸裸、恶狠狠、明晃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 蔡桓公 扁鹊 皮肤 肠胃 骨髓 理睬 (生读) 师:读得很准确,说明你预习得很充分.其中有两个词语大家要注意,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语,第一个字会发生音变,读二声.我们一起来读.  相似文献   

3.
照例子写词语,是引导小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好形式。小学期末考试命题也常用这种形式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但此形式在运用上有得有失,这里试举两例对比分析如下:例1:白茫茫(ABB)“白茫茫”属于ABB式叠音后缀的形容词。这类词语的构成有三种情况:(1)形容词 叠音:黑洞洞、亮堂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感受     
读而后有感。当然读是第一步。可要怎样读?感受从何来?如何让感受得以交流,获得评判?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晓”与“识”好比读书之“感”,要有所感,不仅在读的数量上有要求,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读,不但要多读,更要多思多联想、多比较、多领悟。  相似文献   

5.
正一、复习旧知.夯实基础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第一行:飞行冠军勉强。"勉强"两个字是第三声连读,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读第二声。第二行:蜻蜓蜜蜂蝴蝶。这些都是昆虫,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第三行: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看,"遥遥""洋洋",字重叠了一下,意思就更进了一层。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设计意图】第一行是含有多  相似文献   

6.
(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之后)师:谁能找到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生:科利亚、呆呆、开始、猜出来、拴着、逗人。(师相机出示词语)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遍。(生齐读)师:不仅读对了,声音也很响亮。师:(在"呆呆""逗人"下面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寒"字,上面是个"宝盖",注意"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号"字,中间一横要写长.(师范写) (出示词语并正音:几阵秋风、天气晴朗、大雪纷飞、得过且过.生读) 师:字音都掌握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说一说吗?  相似文献   

8.
杨梅青 《海外英语》2012,(6):266-267
汉语中"行走"的概念,英语中常用"walk"来表示。但大家知道,由于受外部条件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行走的姿态也就不同。汉语中有"东摇西摆""蹑手蹑脚"、"踉踉跄跄"、"大摇大摆""昂首阔步"等等。要把这些"走姿"译成英语,能找到对等的词语吗?该文列举一些和"走"有关的动词,并造句说明各种各样走路姿势之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1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有下面三种读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一、明确目标"读通"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个训练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读通"只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标点符号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读  相似文献   

11.
参照"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一级"中的"HSK(一级)样卷",以"是""的""请""在"四个词语为例,对"HSK(一级)词汇表"中多义词语所携带的义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到词语的意义层面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依靠词形完成词汇量的统计,否则,将不利于汉语词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语境涵泳,潜心会文,触摸文字的温度在教学"撒""抛""倒"这些词语时,我引导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反复品味,去感知词语所蕴含的情感,从"语言、行动、表情"等角度揣摩这些动词的表现方式。刚才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表示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语呢?学生们反复读,有的边读边做动作,反复涵泳,最后学生领悟到盐巴不能堆积在一起,要平均分布,所以用"撒"更好些;还有的学生体会到"抛"的特别用力,仿佛抛出去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一、检查预习,回顾全文1,读准以下词语。(强化"撮""挫""肃"是平舌音,"应"是多音字)2.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3.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海鸥又是怎样做的?(1)褪色撮起呼唤边走边放抑扬顿挫得意亲昵生动企盼应声而来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生1:"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生2:"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生3:"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5.
一从洪水的描写中感受环境衬托对表现人和叙述故事的作用 (生读文、标注、交流,并板写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把上面描写洪水肆虐的动词和形容词找出来.(生在黑板上写下"咆哮""狂奔而来""狞笑""窜""放肆""舔""爬"等词)这些词语通常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从它们的字形上能看出来吗?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时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品读1.出示第一组词语:(山洪爆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指名读2.出示第二组词语:(谴责懒惰保持平衡平稳俗语)指名读这两组词语教学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注意“涨”“俗”等字的读音指导。3.出示第三组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这组词语要求读好,所谓读好就是读懂意思,读出画面,可以设问“:看着词语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读得不好时,指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在句子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析:重视词语教学,指导有层次、有重点,体现由会读到读好的过程。)第二板块:感悟课文2——4自然…  相似文献   

17.
每次作业发回去之后,我总会听到学生说:"哎呀,这里怎么会错呢?""真可惜呀,我少看了一个字。"……有的家长也常在教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怎么不懂读题呢?让他自己读就做不来,我帮他读,不用和他解释他也会做。""我的孩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好?问他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他又说全都懂、全都会。唉,这孩子真是马虎。"……孩子和家长都会  相似文献   

18.
<正>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富含着久远的文化底蕴。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教育的人浮想联翩(piān),心潮澎湃,这是从翻译稿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堂中"非真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真学"背后矗立着"真教","真教"引领着"真学"。语文教学应钻入儿童的世界里,教师要成为儿童的同质体,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让课堂在"真读""真想""真评"中呈现出"真"气象。  相似文献   

20.
正杜老师:"风筝"一词首先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4页,"筝"标注了第一声调符号。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中也出现了"风筝",但是教参中强调"筝"要读轻声。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对"风筝"一词中"筝"的注音也是轻声。我想请教您,哪个读音是正确的?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孙怡孙怡老师:风筝的"筝"在普通话口语中,是读轻声的,因此《现代汉语词典》中"风筝"的注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