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武术教学中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研究,了解到初中学生民族精神状况不容乐观,运用武术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融合民族精神,建立科学的武术价值观念,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大学生武术教学中融合民族精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涛 《考试周刊》2009,(31):144-146
高等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然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学习,轻视武术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认为,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三个认识,形成三种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武术继续与保护意识,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我国一项优秀民族传统项目,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学校体育应重点开展的一个项目。培养中学生的武术兴趣,是搞好武术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泉港一中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武术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武术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学进行武术教学对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武术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并且与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尊师重道、守信、宽以待人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也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到中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中,促使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取得更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特色课程,武术教学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其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振奋民族精神,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广泛支持,在此,笔者就武术教学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的瑰宝,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武术教学项目,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运用武术运动帮助中学生实现生长发育、运动技能、思想品行等等众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指导。因此,本文将联系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浅析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的重要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术属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也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极弘扬,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振奋。目前来说,我国的武术教学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在此教学过程中其暴露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武术素质的提升,也就背离了武术教学的本质目标,为了确保中学武术教学系统的深化,我们要进行武术教学的武术套路环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摇篮,而高校开展的武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民族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武术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以“以人为本,淡化技术,强调运用”为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业务水平方面对武术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健身操推广中凸显的师资问题为突破口,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的形势,力求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为武术健身操的普及推广培养师资,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容,更好地发扬民族传统武术,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武术作为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凝聚着坚韧不屈、不畏艰苦的民族精神,具有塑造个人品质、提升身体素质的双重作用。目前我国武术教学划归为体育教学范畴,在国家教育改革形势影响下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能力优先的武术教学渐进式改革;另一种是知识优先的武术教学激迸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传播武术文化对于人们健身强体、品德养成,宣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开拓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充分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现代影视传媒传播、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对武术文化传播的作用,积极发挥武术的文化价值,弘扬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的武术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文章聚焦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武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设置武德教育理论课、建立武德规范体系、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贯穿武术文化内涵的介绍以及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渗透武德教育等措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本文通过阐述中华武术的内涵,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武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三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2004年3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了解目前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学统计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针对目前吉林省大部分中学在思想观念、教师武术教学技能、教学条件等方面均未能达到广泛开展武术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提出转变思想、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加大体育教师武术技能的培养力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沧州是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是多个拳种的发源地,沧州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沧州在弘扬武术文化、向国内外推广中华武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近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沧州传统武术在校园中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沧州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武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意见、努力拓宽利用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我国几千年的体育健身项目,拥有非常深厚的基础,也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内涵,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弘扬民族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很少将武术运动纳入到教学的课程中,使得武术在小学教育中陷入低效困境。因此,从小学教学的实际入手,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武术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