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造苗族“祭祖寻根”敬仰圣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地理区位、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及存在状况分析表明,贵州榕江具有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绝对优势,是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理想之所,建造要求修缮扩建苗王庙、构建苗王庙群,恢复设计集神圣、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祭奠仪式,研究确定祭奠时间日期,使之逐渐成为传统节日,并将苗族古文化、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建造成苗族文化“寻根”之所。  相似文献   

2.
对株洲炎帝陵“寻根祭祖”游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祭祖”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株洲炎帝陵自古被誉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载体。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祭奠炎帝,体现了华夏儿女追寻民族根和魂,祭奠中华始祖的淳朴之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原始信仰。  相似文献   

3.
铃儿 《母婴世界》2013,(10):128-129
在孩子眼里,节日都是兴高采烈的。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和清明节一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你也许会带宝宝到逝去的亲人墓前,做一番追思与祭奠。这时,你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天人相隔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祭祀文化是世界上各民族都拥有的一种文化习俗,祭祀包括祭天地、祭神、祭祖先、祭炎黄、祭孔子等等。其中祭奠大地的祭祀形式是血祭,血祭毋庸置疑就是用血作为祭品进行祭祀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血部》各个字的研读分析进而充分了解造字之时的中华血祭文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远程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提供一个虚拟教室,教师在一地上课,学生可以在另一地教室通过网络听课。它使教师、学生在网上学习与交流成为现实,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生活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比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了时空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上海因受吴越文化和海滨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们生存需要和对生命的祭奠,民众十分信仰城隍神,城隍庙文化极为兴盛。近代以来,上海城隍庙及其文化在都市文化的浸润下逐渐变得意象深邃,而祭奠生命的城隍信仰却渐趋黯弱,在民间信俗层面城区民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游离与坚守三种取向。在某种意义上,透过城隍庙这一历史窗口,可以窥知古上海的文化气象、城市精神和与之相关的历史真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校园到处都可以上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你带着电脑都可以在网上畅游,搜索有用的学习资料。上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线上网,这种方式比较传统也比较麻烦需要你随时带着一根网线,校园里随处都有有线网络的接口,教室、餐厅、图书馆、宿舍等到处是电源插座和有网上网接学校图书馆里为学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另一种上网的方式是无线上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8)
一、严峻的现实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它是一种低品质的学习。1.学生缺少自主意识。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了解怎样听课、复习和做作业,不懂得怎样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扫墓祭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对于在厚重传统文化中浸濡的人们来说,自然有着别样的意义。然而同样让我们无法拒绝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新技术更新给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冲击。拿清明节扫墓祭祖来说,如今网上出现了专门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服务,这就使清明节扫墓这种传统习俗遭遇了无法回避的现代尴尬。  相似文献   

10.
春节祭祖是当代乌拉街满族民俗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春节期间,满族民众按照传统习俗,先备办祭品、设置"吊杂",再"亮谱"、"接神",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的年度举行,凝聚了多重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祭祖既可以表达族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又可以重构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秩序,也有利于传承家族历史记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满族祭祖仪式包含丰富的满族文化象征符号,有特色的祭品、祭器、仪节都是满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宇 《班主任》2014,(11):17-2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家校沟通增添了新的方式——网上沟通。在家校的网络沟通中,网上家长会是一种重要形式。网上家长会不仅是传统的现场家长会的补充,还可以达到传统家长会力所不能及的效果。 一、网上家长会的优势1.方便快捷网上家长会可以随时根据班级情况的需要组织,不必按学校统一要求安排,不需要在一个规定的时间从四面八方赶到学校(有些学生家住得很远或者家长工作很忙,来学校一趟很不容易),家长会的频率也可以灵活控制,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开。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近年来频频出现祭奠权纠纷案,对于祭奠权不能简单以“权利泛化”来进行否定,中国当代具有祭奠权成立的现实基础,祭奠权具有特殊的性质、主体、内容和客体,祭奠权的独立符合法理逻辑,应该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来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一、严峻的现实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它是一种低品质的学习。首先,学生缺少自主意识。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了解怎样听课、复习  相似文献   

14.
陈璐 《内蒙古教育》2013,(11):23-23
“虚拟社区”在网上提供了现实社区所能提供的各种交流和服务手段,包括主题论坛、聊天室、网上沙龙等社群活动区。虚拟社区作为网络中种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最集中和最具象的展演,不论与现实社区还是与网络的其他派生体相比,它改变了现实社区的经营理念与生活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领域和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黄继红 《辅导员》2011,(Z1):101
湖北大学附属小学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六个一活动。队员们在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和"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并以调查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交流收获。五(2)中队教室的墙壁上挂有展现党的历程、庆祝党的生日的宣传海报。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对于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毕竟失于简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都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门学科,一方面,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为整个教育实践方式所规训;另一方面,教育学只是人类理解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却是教育学目前可能拥有的唯一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7.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对象或许有别,方式或许有异,但真正有意义的纪念,都是心灵的觉醒、精神的重塑。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意象解读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加以引导。纪念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过往的怀念,对亲朋的追思。纪念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修建各式的纪念碑、纪念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不管外在形式如何,真正有意义的纪念都应该是心灵的觉醒、精神的重塑。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为了所谓的更好的纪念,将  相似文献   

18.
网上营销,它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只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品或劳务买卖活动,即网上销售。它还涉及到传统市场上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营销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中无接触的间接交易;而传统营销则是在一种现实状态中直接接触的交易。两种营销活动形式各有优缺点,将两者配合使用,各取其优点,必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陈彬 《宜宾学院学报》2014,(11):106-115
星火村至今仍存在着如"庆菩萨"仪式、树神崇拜、"寄子石"现象、"打箭碑"、丧礼中的唱挽歌与做道场习俗、祭祖风俗等民间信仰现象。这些现象若借用韦伯的"理念型"方法可梳理并归纳成风俗习惯型、集体压力型、个体自愿型三种类型,这些理念型方法都是对现实的信仰实践所作的一种抽象提炼,活态的信仰实践与这里界定的"理念型"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各种"理念型"之间的差异也被不同程度地凸显出来。这种社会学类型的划分可以告诉我们,虽然都可以被称作"民间信仰"的文化事实,但它们实际上具备不同的信仰特征,具有各异的信仰结构,并包含不同的社会学意涵,因而我们的研究必须要仔细区分,谨慎分析,慎下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孝歌,一种陪灵歌,又称“闹丧歌”、号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孝歌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流传范围广泛,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深受大众喜爱,是桂北地区一种重要的民间祭奠风俗,反映了当地传统文化及部分社会现实。通过对田野调查所得资料探讨桂北地区孝歌的起源、形式及内容特征,着重分析蕴积在孝歌中的儒释道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