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准备往往会把事情办糟。语文教学的效果不高,原因往往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于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有效预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有效预习这一环。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会让学生看到这位教师好不好、这门功课有没有趣味或吸引力,如果没有上好第一课,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地理、身边与新闻中的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科魅力,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高效而富有活力的.但我们的很多高年级常规课堂,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会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那怎样提高阅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细化,提高预习效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当然,也要学生做好准备,那就是充分做好预习工作.教育规律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很好的预习,新课教学时便很难快速进入思考,融人情境.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容易导致教师口若悬河地"满堂灌".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公布后,笔者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结合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要搞好新课程教学关键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学理念不转变,认识没有提高,那么教学实践就缺少指导方向。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为导、生为学,师生互动。如何才能上好数学新课程呢?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不是一般的准备,而是精心的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特别要重视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公布后,笔者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结合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要搞好新课程教学关键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学理念不转变,认识没有提高,那么教学实践就缺少指导方向。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为导、生为学,师生互动。如何才能上好数学新课程呢?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不是一般的准备,而是精心的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特别要重视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在第一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是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的期待心理,如果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而精心设计前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有听头、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强烈兴趣,这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上课之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堂课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是我们每位教师上课之前必备的条件。但我认为精心预设更为重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在40分钟时间里,教师准备的课堂教学要经受学生的考验。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让教师应接不暇,手忙脚乱,难免造成教学内容的底线不保。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能应付自如,教师的“预设”也要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不少教师每天为教学活动做好精心准备,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然而却又总在课后吐槽:"这节课我白准备了!学生一点也不合作。""课堂活动根本没法正常开展。""那个班的学生喜欢捣乱,还动不动发脾气。"……"学生不愿意跟教师合作"似乎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抱着"今天我要捣乱"的想法去上学。往往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出了问题,导致孩子在某些时候不愿意跟教师好好合作。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9.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较多的偏重于理论知识,很多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都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课前的设计,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往往在课堂开始阶段就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文章通过讲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和难点,结合管理学基础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管理学基础教学的课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几次复习考试,如章节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特别是区统考、高考等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争时间抢速度,准备大量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中苦战。这样,学生累,教师累,往往达不到预期复习效果。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几次复习课进行了深入反思,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学分析"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统计学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多年来教师教学非常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却较差的一门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始终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想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做起.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序幕;一部乐章,要演奏好序曲.本文,我们介绍关于如何上好"数学分析"第一次课的教学探讨,为"数学分析"这门  相似文献   

12.
郑瑾  杨凯 《河南教育》2009,(12):31-32
第一节课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每个教师都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并要精心准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教学过程、形成师生间的默契等是上好第一节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普通昆虫学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的基本方法。把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课前注重师生交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精心准备讲授内容;课中注重归纳式与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课后加强问题和网络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实施扩展教学。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一个多动并且纪律较差的班级,教师们常常先头疼再心疼。看着又跳又笑、又吼又叫的孩子,教师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苍白,教师能不头疼吗?精心准备了的课在"活宝"们的吵闹中没有半点价值地沉沦,甚至一点泡影也没有,教师能不心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云南教育》2001,(6):42-43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忽略教学准备这一环节。但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精心准备的物品和环境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学准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准备中,教师要通过出示、投放材料,规划布置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学准备又是一种教育手段,通常包括教育活动所需的教具、学具、器械、器材、设施设备等等,从一个头饰到一个多媒体课件都属于它的范畴。如果将这些单纯的物质条件通过教师的有效运用变成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当教师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问,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教师措手不及,让预先设置的任务没办法完成。这肘,教师如果能将“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课堂也许就会在精密中蕴涵细腻,在端庄中焕发灵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存在许多无效现象,如一些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等都是教师精心准备。从教学道具到多媒体课件和教室布置都是花很多时间准备,甚至动员大批人力前来助阵。尽管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布置得井井有条,课堂给人的印象十分"精彩",但是因为学科的特殊性,使得美术教学仍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学生探讨美术的热情不高,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初中美术课堂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期连续听了几节试卷评析课,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从头到尾一题不漏地讲一遍解法.从随堂测试的结果来看,原来较差的学生仍然听不懂,效果不甚理想.我以为主要是因为授课教师对这类课不够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为此笔者就试卷评析课的课前准备,谈谈个人的看法.数学测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一个阶段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的测定,是师生间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今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试卷评析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完整的试卷评析应有:  相似文献   

19.
1.后记与备课是整体教案实施后,教学并没有终止,如果只注重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演,而忽视课后的反思,是很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况且,一个即使设计非常完美的教案,课前的准备十分充分,一旦赋予实施,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出现与教案的设计编写不相一致的教学事实。无疑,这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背的原因,以便于今后教学的鉴戒,因而就有了“教学后记”。它既是前一个教案的修正、补充部分,又是后一个教案的组成部分,是与备课不可分割的整体。2.后记是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比较关注、议论很多,而且比较集中而流行的话题.它往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现实性等特征.社会热点进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日常教学中,社会热点并没有真正走近课堂,发挥它的功效.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每次在思想品德考试前,课任教师就会把近一年的时政热点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看看,然后匆匆忙忙带入考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偶尔也会提到一些社会热点,但往往因为没有精心准备,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没有深入地与课文内容联系,更不用讲发挥热点问题的其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