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熵增是事物运动过程其无序度的增长,熵增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在我国地市报生态体系内,存在各种熵增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都市报生态机体循环的紊乱,严重阻碍了地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求其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竞争策略的正确与否关乎媒体生死存亡,运用媒介生态原理对我国新疆地市报生存状况、竞争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对集群竞争、生态位宽度及食物网等方面的考量,总结出一些较为适应地市报的竞争策略,旨在对当前地市报生存与发展能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东霞 《新闻界》2007,(5):18-19
本文以媒介生态位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从媒介生存发展的角度,结合笔者对一些地市报的调研和有关文献,分析我国地市报的报业生态特征,以期为地市报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偏于一隅,市场有限;生存尚可,发展惟艰.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找出一条家家可走的发展大道实为不易.5月末,部分地市报人聚集东莞,召开"中国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试图互相激荡出一些思路来.  相似文献   

5.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结缘已有五年了。五年里,阅读《中国地市报人》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地市报人》让我了解了全国其他地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借鉴这些先进的办报理念,对照和田日报社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简讯     
△河北省地市报第九次通联工作研究会10月上旬在街水召开。全省18家地市报总编辑和负责通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培养提高通讯队伍、办好《读者来信》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10家地市报代表介绍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市报人》2004,(8):46-46
2004年6月10日,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邀请在2003年本刊举行的征文活动中获奖的部分代表聚集湖北宜昌市。举行颁奖仪式。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对《中国地市报人》的感情、叙与杂志社的友谊,也对杂志寄予了厚望,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刊摘录整理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0.
地市报理论研究的沿革与现状我国的地市报,肌%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1952年之间,也有10%的报纸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有10%的报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即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刊的。如果以创刊50周年的地市报为例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从1949年开始到1982年;第二个时间段从门83年开始到1999年。在第一个时间段的对年中,地市报从业人员主要以新闻实践为主,几乎没有涉猎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就连新闻业务上的探讨、撰写来编体会文章也少得可怜,赖以指导新闻实践的理论是领导同志关于办好报纸的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迅速,电子传媒更是势如破竹,省级党报不断圈地扩容,他们在争夺市场、争夺受众的同时,也在争夺着编辑记者等媒体人才。这种竞争给地市党报带来了冲击,一些年轻、优秀的新闻人才向强势媒体、发达地区流动。尽管有少数地市报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人气聚集,但大部分地市报都出现了年轻优秀的新闻人才流失,报社发展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市报呈崛起之势。这不仅表现在它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新闻的逐步优化、版面的日渐斑斓,也表现在地市报新闻研究工作的加强上。从新闻刊物上看,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撰写的理论文章所占篇幅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也从过去的“工作总结型”向“理论探讨型”转变。《地市报学》《地市报总编揖学》等理论课题,正在积极酝酿之中。目前。绝大多数地市报已建起“新闻研究室”一类的机构,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队伍也已初步形成。我们相信,这将成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容否认,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有它的劣势,如视野相对狭窄,知识层次相对较低,由于工作任务繁杂而导致的时间相对紧张等等。但同样不容否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河北省地市报第九次通联工作研究会10月上旬在衡水召开。全省18家地市报总编辑和负责通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培养提高通讯队伍、办好《读者来信》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10家地市报代表介绍了经验。(王建英郭志玲)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要不要进行理论导向?我们曾有过困惑:其一、地市报主要面向基层读者,理论文章登了,有多少人爱看?其二、地市报是小报小办,大块的理论文章哪能发得起?其三、地方无多理论权威,出得了有理论深度的文章?……因此,倘打开两年前的《扬州日报》,除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经常发一些评论及杂感之类以外,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实践的探讨文章,则数量极少,质量不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和政治不断变革的时期,各条战线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人们由于缺乏准备,加上少数长期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竭力鼓噪,更增加了人们认识真理的复杂性。因此,对读者进行理论引导,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消除疑虑,从理论上正本清源,这是报纸的一项重大任务。问题是,小报小办的地市报如何生动而持久地进行这种理论引导? 1987年9月,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一个大  相似文献   

15.
第24届(2009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尘埃落定,在作品评选过程中,引发了对地市报新闻摄影的一些思考,现就共同关心的有关问题,作以下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评选活动历时五个月终于落下帷幕,评选结果已向社会公布此奖项设于2000年,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钻研理论,探讨问题,加强学术研究,探讨解决新闻实践和报业经营中的问题,也为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理论成果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报纸协作会议9月上旬在包头和东胜举行。来自内蒙古全区各盟市23家报社的代表、各盟市宣传部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盟市报经济宣传报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各盟市报展,这些展品设计独特,布局新颖,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本刊编辑  相似文献   

18.
地市报理论宣传的实践与思考张一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连串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历史使命的地市报,也应当毫不迟疑地把加强理论宣传当作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现阶段,我认为地市报的理论宣传应从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地市报主导业务之一。在新业态下的地市报如何强化本地新闻运作优势,提升新闻的竞争力,是地市报人苦苦探寻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9月23日至26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苏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地市报的70多位社长、总编和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地市报报业发展之路。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地市报现状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地市报如何开拓创新建言献策。苏州日报、石家庄日报、佛山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