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运用RMP理论对厦门体育旅游开发进行资源(R)分析、市场(M)和产品(P)分析。研究表明:厦门开发体育旅游市场潜力大,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以滨海体育旅游系列、海峡两岸体育旅游系列、马拉松等竞赛体育旅游系列和体育会展四大旅游系列作为重点产品进行开发,是厦门未来体育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依据这一思路提出相对应的开发策略,旨为厦门体育旅游快速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77-781
体育旅游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新风尚,体育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结合RMP分析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3个方面对南京市水墨大埝体育旅游产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水墨大埝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项目较少,设计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此基础上对水墨大埝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建议,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体育旅游已成为当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石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禀赋颇丰,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机遇.本文采用RMP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市场与产品三个方面对石林彝族火把节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针对其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旨在提高其民俗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石林彝族火把节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RMP模式,结合R性资源和M性市场分析,从P性产品开发角度出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河东体育旅游进行研究,明确了河东体育旅游的产品定位,形成以关公文化和盐池文化产品为核心,山体水体自然类产品为辅助的产品线路.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阶段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体验化设计是体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并分析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新内涵.进而探讨了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了"迎亚运"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旅游有着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经济基础优势以及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开发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旅游在大好的发展机遇下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合理布局产品的功能区域就成为了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宣传及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并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从而提升休闲体育旅游内涵,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7.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诚民  梁洪涛 《冰雪运动》2007,29(1):70-72,89
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的新亮点。通过对冰雪体育旅游的产品概念、产品特点、产品类型、开发原则的分析,提出了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RMP分析模式为基础,以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诸葛亮智慧文化资源为代表进行分析,在R性分析和M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诸葛亮智慧文化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设想:以资源特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健身、娱乐为主线,突出智慧、休闲、娱乐三大主题,构建智慧文化探究、智慧文化体验、智慧文化销售三大旅游品牌。并据此对智慧文化的休闲体育旅游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优势、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对策: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与导向职能;多元化开发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创建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引进与培训体育旅游专门人才;加强区域体育旅游协作,深化体育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以体育旅游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两个连贯性的体育旅游产品设计模式-RMP模式和TAI模式.RMP模式是产品的宏观设计模式,是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角度对新疆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导向性设计;TAI模式是产品的微观设计模式,是从产品内部的主题、活动、形象三个构成要素对新疆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微观设计.对提高新疆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竞技、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推进,瑞丽市的体育旅游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通过对瑞丽市体育旅游产品进行R性分析(资源分析)和M性分析(市场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产品分析),并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旨在为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消费现状、区位发展定位等体育旅游产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体育旅游产业的拓展相对滞后。运用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以及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绿色创新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对策,力图为湖北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针对目前各市县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分布、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各区域民族民俗资源情况以及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点开发、整体发展的思路,构建了"四圈两区"体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并通过对四个旅游圈和两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推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区域体育旅游合作若干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区域体育旅游合作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区域体育旅游合作主要以"体育圈"的形式推行,产业集聚理论、共生理论构成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石,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核心—边缘圈层模式、点—轴模式、点—轴—圈模式以及成长三角模式,其发展形态主要是离散态、聚集态、扩散态、成熟态,区域体育旅游合作中存在行政管理机制制约、行政区划刚性约束、政府规划超前、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体育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然而,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愉悦时,却忽视了它的环境问题。通过对体育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级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构建广西14个地级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估了广西14个地级市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水平。在影响广西14个地级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的43项评估指标体系中,城市综合发展实力、旅游竞争业绩、旅游吸引物、相关依托、对外联系、旅游环境支持、环境质量等等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广西西南部的南宁市、东北部的桂林市和柳州市、西北部的河池市和百色市等地级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排在前5位,而广西东南部、中南部等地级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竞争力普遍较弱。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天水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优势主要集中在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的劣势主要集中在天水经济水平偏低、体育旅游产业规划滞后,没有形成旅游品牌、亮点和规模以及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3方面,其发展的机遇为:1)后奥运时代带来的机遇;2)关一天经济发展区域的带动;3)麦积山风景区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带来的契机。发展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绿色体育旅游、生态体育旅游的焦点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在发展体育旅游业上具有经济、政策、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已形成区域特色.本研究对山东省体育旅游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整合,提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并针对此提出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建议,希望能为振兴山东旅游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旅游中的观赛游为分析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旅游与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冲突过程进行分析,运用马克思的冲突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讨论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与根源。研究认为: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因素主要集中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制度、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冲突根源前提是体育旅游行为过程具有了明显的角色身份认同,冲突根源内因是体育旅游目标利益化差异和旅游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冲突根源效用是体育旅游产品是否满足游客的消费利益,冲突根源机制是体育旅游产品的效用特性,冲突根源结构是功能体系的不完善,冲突根源功能是产业链条的不完备,冲突根源约束来自秩序化制度建设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