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整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为有效发挥机械制图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实现“三全育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情特点和岗课特点,提炼课程潜在思政元素,构建了科学的、系统的“三维一体”思政体系。该体系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科技报国为课程思政目标,将价值观、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三个维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进而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基于此,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出发,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以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提出构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评价办法,为更好地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朗  房少梅 《大学教育》2023,(24):83-88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根据大学数学类课程特点和育人定位,从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精神、数学文化、数学实践四个方面分别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融点”进行了思考、提炼和梳理,并从四个步骤,即通过绘制课程思政地图、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赋予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实现课堂教学知识性与价值性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然后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五个方面论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协同“立德”与“树人”关系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为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学方法论已达成了教育哲学共识。基于教育管理的组织实施、基于教改动力的教学调试、基于方法更新的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策略分别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以点带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正在起步,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模式取得了高速启动、迅速推进的收益,但未能显现继续教育的特色而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且可能获得特色发展,继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并力求反作用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质量。为此,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学生群体、课程教学的特质分析,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法、教学改革策略、课程建设步骤的特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相关教学主体理念有待转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应该转变育人理念,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完善育人保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新时代教师应坚定政治信仰,厚植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视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科学建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基础知识培训,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从而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两张皮”“孤岛化”问题,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德法兼修”,针对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理念受限、教学模式陈旧、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予以展示回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径路建议,突破思政元素难以融入法学领域的思想壁垒,传统法学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升级换代,以期构建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完善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中心主线是讲思政道理。讲思政道理是基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的引领、育人价值的统一、学科知识的协同。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教师讲思政道理的基本要求,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大格局中,要讲“深”思政道理,围绕思政元素的知识谱系,坚定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利用资源共享平台,瞄准全员思政大课,悟“透”思政内容;因事而化地讲思政方法,知行合一地讲思政道理,有效用“活”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讲思政道理的根本归宿,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向学生阐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落实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分析了“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内涵特征,从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改革思政教学方案、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实践和强化课程思政有机融合5个方面阐述了“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从交通调查、规划设计、交通评价3个环节开展了“交通规划”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交通规划基础理论,与交通信息化、大数据处理新兴技术相结合,为我国本土化的交通规划系统技术研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李萍  黄海英 《大学教育》2023,(19):74-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思政课体系中的支撑学科,在课程思政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原理课与各门专业课程育人方向和功能的一致性、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天然联系、打破原理课与专业课程学科壁垒的教学需求是原理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论逻辑;机械制图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契合性、与唯物辩证法的统一性、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合一性、有助于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生成性构成了原理课与机械制图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文章认为可以从“工文结合”角度探索原理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提升机械制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政自觉,建立原理课教师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合作交流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共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等多重属性,而且课时多、影响大,通常是团队教学,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先天优势。公共英语课教师必须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树立“新文科、大英语”的新理念,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传统格局,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科学、合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公共英语教学当中,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自觉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践行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是化学及生物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蕴含课程思政资源。为实现“生物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体现协同育人理念,文章首先阐述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教学的意义和模式,从注重学科发展史、注重科学家精神、注重案例教学、注重“参与式”教学设计、注重“互联网+”的“五个注重”维度,将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创新,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衔接,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科学创新思维的化学及生物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思政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教学的思政建设目标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文章首先分析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加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要求每门课都行动起来,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网络营销”课程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在向一流课程升级改造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会更好地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而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是需要探索的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网络营销”一流课程的建设路径,让“网络营销”一流课程的教学切实助力学生培养,切实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