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出版业造成了冲击,直播带货趁势逐渐发展为一种图书营销潮流.本文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分析出版直播中社会临场感和心理唤醒的内涵与构成,阐述社会临场感、心理唤醒和图书购买意愿三者之间的影响机理,并从唤醒读者的补偿心理、从众心理和自我实现心理三个角度提出出版直播读者购买意愿的提升策略,期望为图书直播营销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直播为媒介的平台实践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互动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梅罗维茨的场景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虚拟民族志观察对图书直播场景中的互动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主播身份调试与场景调性冲突、直播主体间有效互动缺失、把直播作为关系连接的长线思维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进而提出UOP整合,优化主播结构;重视直播社群建设,运营私域流量,搭建关系连接渠道;以强互动增强用户体验价值的互动模型和创新思路,以期从理论层面增加场景研究的丰富性,并为提升图书直播互动效果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探讨图书直播营销的功能和困境,从平台、主播、产品、观众这四个影响图书直播营销的关键要素切入,提出图书直播营销中出版企业提升销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直播带书是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出版企业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跨界融合的新生事物.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一新型线上商业零售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出版营销实践.文章从主播的身份角度分析了当下直播带书的应用模式,以符号消费、拟剧论、受众商品和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观照,从构建主播人设形象、提升主播图书选品能力、丰富直播带书营销场景、创新直播营销话术4方面探讨了新媒介环境下提升直播带书营销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申奥 《视听》2024,(4):142-145
在知识经济风靡的当下,东方甄选抓住机遇,开拓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模式。其头部主播董宇辉凭借密集的知识输出和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在主播与消费者之间构筑了较稳固的关系网络,实现了电商直播影响力的社会扩散,持续赋能其货品销售渠道。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依据来阐释主播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机制,并结合引爆点理论分析构筑主播与消费者间稳定互动仪式的策略,可以发现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互动仪式机制包括成员聚合、情感共鸣、仪式破圈三个维度。参与式文化与主流媒体互补叙事,加速社会下公众知识需求激增,乡村振兴与农产品电商直播契合,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破圈。  相似文献   

6.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线下图书零售日渐凋零,线上直播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出版社、图书作者、社会名人纷纷尝试图书直播带货,?图书直播日益呈现规模化、?常态化、带货能力显著等特点.其中,王芳凭借对用户的精准触达、独家渠道搭建、知识衍生服务和直击用户的情感交互力量,获得了亮眼的销售业绩,成功跻身千万级图书头部主播行列.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内核逻辑,对促进图书直播发展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颖 《中国广播》2013,(6):89-92
本文从主播手中的新闻预案、主播眼中的新闻现场、主播耳中的新闻声音、主播心中的新闻对象、主播口中的新闻话语等五个方面,对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直播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图书直播模式及其优化路径。通过分析图书直播现状和直播营销效果,以及直播方式、直播平台、直播产品的选择,提出直播流程中的优化建议:直播前做好准备、直播中有效控场、直播后总结分析,从而打造直播品牌,推动图书这一独特的文化产品创造出更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苑宁 《青年记者》2016,(24):88-89
网络游戏直播缘起于网络游戏视频,但视频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游戏直播平台.游戏直播平台的建构者在专业的游戏赛事中获取经验,再以游戏主播的方式进行直播.社会临场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将社会临场感理论运用到新闻学领域,主要强调媒介使用户在体验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临场知觉. 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及用户分析 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提供电子竞技内容的媒体形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国内自2014年开始涌现出一批游戏直播平台,如斗鱼、战旗、龙珠直播等.①用户关系是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影响及移动互联时代的迅猛发展,学术直播活动异军突起。通过《航空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以下简称“两刊”)的直播活动实践,从5个层面总结直播成效影响因素:优质内容选择,主播的行业知名度和号召力,直播覆盖的受众画像,合适的直播平台,恰当的营销宣传;探析学术直播助力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层面:助推行业发展,积极塑造品牌,编辑涵义更加多元。同时以两刊的直播实践思考学术直播的未来走向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为学术期刊建立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加快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3.
盖盛楠 《东南传播》2021,(4):114-118
作为泛娱乐化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重要的盈利途径,电商直播如何增强用户的消费黏性,是后疫情时期主播和平台迫切关注的问题.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重点分析电商直播平台主播特性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头部主播李佳琦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的具体方法,研究发现头部主播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主播通过专业知识储备、互动仪式营造、个性身份定位与话语表达及群体符号建构等方式,能有效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增加用户消费黏性.  相似文献   

14.
刘青菊 《青年记者》2008,(8):102-103
电视新闻直播的成败,除了受直播流程的安排、传送手段的保障等的影响外,直播的灵魂人物——新闻主播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场直播的特殊性要求新闻主播必须具备全方位、多层次的现场驾驭能力,调度有方、张弛有度、评说有据,除了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外,还可以为直播增添光彩。下面就新闻主播在现场直播中的现场驾驭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唐梦婕 《视听》2023,(3):125-128
学习直播在当下作为一种基于媒介衍生的新型学习形态,在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主播将个人学习场景主动公开到网络上供大家观看,借此收获了大量内容受众。本文从社会渗透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两种方法对学习直播中的互动现象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学习主播通过适当的自我表露和意义符号的运用,推动与粉丝间的良好关系构建,并加深交往范围。但随着关系交往的不断深入,学习直播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有退化和终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带来的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和商业价值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对象。而近年随着淘宝主播李佳琦在各大媒体、社交平台上的热度飙升,淘宝直播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直播和淘宝的结合,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虚拟空间重构,其间生成的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符号化的互动等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以往从传播学、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媒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再思考,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也将结合社会文化的因素和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在这套关系、空间和社会文化的表象下,仍是商业逻辑在其中操作。  相似文献   

17.
贾毅 《编辑之友》2016,(11):42-48
近来,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秀场类直播及其主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由于市场规模与收益快速膨胀,二是由于负面报道频见媒体.本文从解读秀场类直播的内核入手,即“经济利益下的人际交互”,中心目的是要探究直播产业迅速兴盛的“奥秘”.研究显示,秀场类直播能带给用户在其他媒体和现实社会不易获得的猎奇、窥视、互动、游戏、多元亚文化、尊崇等多种狂欢式愉悦体验,研究过程中同时发现秀场类直播目前存在并制造严重的文化混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掌上购物"已成为新型的购买方式,网络直播以其可视化强、互动及时、真实便捷等优势,迅速吸引用户成为新型的在线营销模式并形成直播产业链.本文以网络直播的现状为切入口,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直播营销的常见模式与面临的困难,提出为用户打造合适的产品、为产品找合适的主播、创造良好的直播场景、创新直播方式等建...  相似文献   

19.
潘娣 《今传媒》2016,(6):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主播数量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热度化的景象。但在其异常火爆的背后,存在由于直播平台社会责任感低、网络主播专业素养的缺失、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受众娱乐取向的相互影响等原因导致直播内容低俗化的问题。要使网络主播行业健康发展下去,让网络主播不再成为新形势下的贬义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