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数量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944部,比上年增长6.31%;2016年1~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比上年同期增长10%.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影视剧著作权纠纷也大量出现,如何判断影视剧是否构成抄袭和侵权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实质性相似”规则成为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2.
“融梗”是网民的自创词,是指把他人作品中的精彩创意融合进自己作品中的行为。“融梗”与“洗稿”有相似之处,但不能等同。在《著作权法》语境下,“融梗”行为即指文学作品中对情节的套用,讨论“融梗”行为是否侵权,也就是判断文学作品情节相似是否构成侵权。司法实践中对于文学作品中“融梗”行为侵权的认定方法还是遵从“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对于“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众多案例中并没有统一的侵权认定方法,仍旧以个案判断为基础。在侵权判断上适用调色盘方法时,要注意对公有领域和特定场景中出现的内容加以剔除。在应对策略方面,司法针对恶意侵权行为要落实新修改《著作权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作者可采取版权登记与标注引用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出版商在审核作品时也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各类剪辑、二次创作、搬运影视作品片段的短视频兴起,长短视频之间的著作权争议日益凸显,在刑法领域引发了是否以“侵犯著作权罪”规制的探讨:以切条短视频为例,免费提供视频仅利用积累的受众量获得广告变现的机会,此运营模式是否属于“以营利为目的”;切条短视频的传播是否实质性影响到原作品的市场价值,并具有社会危害性;对切条短视频的刑法评价是否与对完整复现的侵权作品评价一致;如何判断切条短视频与原作品内容是否达到同一性;以及以非法经营数额、被侵权作品数量及点击量追诉的可行性。切条短视频入刑的前提,必须明确切条短视频民事违法且达到严重危及公共利益的程度,同时与原作品达到实质性相似,否则应当克制性地进行刑法“否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渊 《出版科学》2016,24(1):24-29
美国法院按照以下两个程序认定被告是否侵权并在此过程中确定侵权认定标准:首先,原告对作品是否拥有有效的版权;第二,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认定也有两步:一是被告是否事实上抄袭了原告作品,二是被告是否抄袭了原告作品中受版权保护的表达部分并足以构成侵权。而对于“抄袭是否足以构成侵权”的判断就是“实质相似”判断。在美国,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不同的巡回法院在不同的阶段对“实质相似”判断方法是不同的,依时间变化分别有专家证言与抽象测试法、一般观察者的“整体判断”测试法、“整体概念和感觉”测试法(后来改进为“外在/内在”测试法)、“作品所针对的对象”测试法、“更敏锐的观察者”分析法和“抽象-过滤-比较”测试法。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文本数据挖掘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风险和出路。通过分类讨论法将挖掘过程分为采集阶段、输出阶段。采集构成侵权,根据输出内容是否包含原作独创性表达,使用行为分为“作品性使用”和“非作品性使用”,若“作品性使用”的输出内容包含原作少量独创性表达,属于合理使用,“非作品性使用”不侵权。为规避挖掘的侵权风险,可设置著作权例外规则、建立版权补偿机制、允许对未发表的作品实行“非作品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鑫  宋伟 《科技与出版》2023,(3):134-142
数字作品的非同质代币化交易开辟了数字出版新场景,体现了网络空间中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新动向,为促进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如果以“作品与有形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则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化交易仍面临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受阻之法律困境。文章通过引介分析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特点,结合对非同质代币化交易著作权侵权纠纷首案的研究,发现将“作品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能够确保作品的稀缺性与交易的安全性,交易行为也符合网络发行行为的法律特征。故而,在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亦具有适用发行权穷竭规则之可能。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为高效释放作品的数据要素价值,需厘清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边界,以调和产业发展与著作权保护间的冲突。在具体论证中,首先,通过剖析ChatGPT出现智能跃迁的原因,展示数据要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也发现不同使用阶段的侵权风险制约作品获取。其次,在作品合理使用层面,基于产业政策目标,解析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提出“转换性使用”标准来划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合理边界。最后,在侵权规制层面,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差异性使用目的和技术实现原理,以“转换性使用”和“表达性使用”二分法认定著作权侵权风险;同时,明确作品使用的合规治理路径,通过双向监管来高效规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人学问题是任何文艺活动所无法回避的.当下影视创作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上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突出表现为对人物形象把握的偏差,将人的丰富内涵的辩证统一性予以割裂:有的影视剧作品在进行人物形象刻画时忽视、轻视乃至漠视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精神性与文化性的特征而陷入片面、单一地凸显人的生物性、动物性、自然性的泥潭,有的试图塑造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具体限制的具有永恒“人性”品格的影视形象等等.而导致这些偏颇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揭示影视活动中“人”这一范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人”偏离了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新闻业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观念危机。外部方面,技术让信息在“量”与“速”的层面发生剧变,带来膨胀、失序、断裂、不确定性等负面后果,传统新闻观念因规则失效而逐渐消解。内部方面,在实践转向的视角下,新闻学的元问题亟待重新回答,对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关系也需要再认识。理解新闻人文主义的核心在于找回人的存在意义,其建构过程不能脱离时代和本土语境。  相似文献   

11.
����ʱ����“����ʹ��”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讨论在数字时代网络信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合理使用”的几个重要问题 ,包括“合理使用”规则的判断标准、公共信息与私有信息、复制行为、主页链接、资料汇编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地缘特征为纽带,突出劳动人民不畏艰苦、承星履草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观众反馈中包含大量积极性评价,例如《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边野餐》《清水里的刀子》《美姐》等作品的出现不但能够增强国家文化自信与自强,而且符合党关于文艺事业的宗旨与原则,即人民文艺论。但是部分影视剧作品屡屡出现为了突出“穷”而刻意营造“难”的现象,以此来促发博取噱头的卖点。因此本文将基于劳动人民的荧幕形象建构,着重分析地缘视域下影视剧作品的真实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新闻具有新闻属性、非民事主体创作、缺乏人性温度等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现行著作权法上不构成作品规则、著作权归属规则及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体现在算法新闻是否构成作品的判断标准更加复杂、新闻机器人可否为民事主体存在争议以及机器人写作侵犯他人著作权等方面。因此,文章主张具有独创性的算法新闻...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是美国版权法的重要内容.美国法院在判断某一使用作品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时需综合考量四项要素,广播电视新闻报导中的使用作品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同样需要对这四项要素做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的结论,举实例阐明必须准确解读这一规定,提出了判断是否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绝销作品的范围涵盖所有作品类型,其获取途径具有一定的限制。2019年欧盟理事会通过的《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第8条至第11条明确了绝销作品数字化规则,即文化遗产机构在一定情况下对绝销作品进行数字化和公开传播的特殊制度。该规则有利于图书馆等机构对绝销作品进行权利厘清,解决绝销作品版权许可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绝销作品数字化规则的运行机制分为“许可机制”和“二级机制”两种类型,是否存在具有充足代表性的集体管理组织是区分两种运行机制的前提。对欧盟版权法下绝销作品数字化规则的成因、客体范围和运行机制的探析,可对我国绝销作品数字化规则的建立提供借鉴。图1。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初,网络剧《开端》刚一上线便一跃成为2022年开年首部爆款剧作。作为不同于常规叙事的悬疑题材影视剧,这部剧融合了多重空间、无限循环、悬疑推理等多种元素,是有着典型的“无限流”特征的题材作品。而作为“无限流”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影视作品都会呈现出该类题材所特有的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风格特点。在文中,以2022年初开播的影视剧《开端》为例,着重分析以《开端》为代表的“无限流”题材影视剧所体现的典型创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8.
晏周 《档案与建设》2022,(11):49-52
具有著作权的档案在数字化进程中产生了诸多著作权保护问题。对作品档案进行例外的著作权保护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但传统规则主要适用于实体作品档案。随着档案数字化与开放化的深入,对数字作品档案进行著作权保护显得愈发重要,且在国际上已有相关实践。其中,欧盟立法对于“合理使用”的界定、对孤儿作品的特殊保护和不同法律规则之间的协调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基于此,提出我国数字作品档案著作权保护的完善措施,并建议在未来的著作权法及相关法规修订中进行规则回应。  相似文献   

19.
张松 《中国出版》2022,(21):44-46
“红旗规则”是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出现网络侵权行为的适用规则。文章在厘清“红旗规则”实质内涵和规则认定的基础上,从比较法视角入手叙述美欧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内容,并基于一般注意义务,从网络服务属性、侵权信息特征和第三人特定行为三个角度对于“红旗规则”视域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合同退出权对解决版权交易中作者的利益受损问题,疏解作者与传播者间利益分配失衡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域外较早发展出以美国回归权和欧盟撤销权为代表的作者合同退出权。回归权以固定时间为作者退出合同的触发点,解决作者在首次议价中因信息不足而出现的许可费过低问题,并通过配套规则解决衍生作品使用纠纷。撤销权以合同相对方未使用作品为作者退出合同的触发点,满足作者发表作品的精神诉求,并推行版权交易“非用即失”原则。结合本土法律背景和产业基础,我国可综合借鉴回归权与撤销权经验,构建以合同相对方未使用作品为触发点的作者合同退出权,细化配套规则,推进“非用即失”的版权交易原则。在文化产业中维护普通作者的合同利益,推进构建灵活、可信的版权交易关系和健康的版权运营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