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建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21-23,35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韵律美、节奏美、旋律美是声音的组合变化所产生的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它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其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文学语言的言语生成方式及审美需求离不开模糊,模糊使文学语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文学语言的模糊审美主要体现在由悖论、辞格、留白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和思维活动,也是文学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把客观现实的东西化为文学语言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作品则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打动观众,以思想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三者的美感联系形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神经,从而产生了移情、共鸣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运作、文学语言的含混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陌生化凸现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并使语言具有含混性;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既是语言本体与艺术表达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辩证统一的结果;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语言自身显现出来的因含混性而具有的诗性功能、文学活动的艺术虚构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三个方面。生活和语言矛盾对立的丰富复杂性从而作者自身和读者自身矛盾对立的生活-心理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是陌生化运作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形成文学的审美特性的人类学基础;语言陌生化具有较为深远的审美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并非另一种语言,它只是语言的审美功能变体。日常语言是人类理性把握世界的工具,其中自然浸透了理性内容;而文学语言则是在既有的语言规则之内,调动一切感性因素,尽量恢复表述的具象功能的一种言语方式。人们超越看待生活的功利眼光,从特殊的、感性的角度观照生活、言说对象,对发挥语言的感性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什么是文学语言、音乐美的实质、具有音乐美的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中外优秀作家对文学语言音乐美的重视;重点论述文学语言的流畅美、和谐美、整齐美和回环美。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特殊的语言存在体,具有其独有的特征。文学语言首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它在用词造句中渗透了作者的个性。其次,文学语言还具有很强的文化特征。它不仅记录了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创造,还吐纳人生事态,营造具有丰富的精神宝藏的独特世界。再者,文学语言也具有审美特征。文学语言所拥有的这些特征,使文学创作成为一种审美创变活动,文学语言因而也就具备了其特定的涵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快速发展,研究网络文学语言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责任。网络文学语言的言说方式和内容显示出多元化,在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认同方面逐渐形成一定倾向。这些都影响网络文学的走势及未来的发展,并且将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客观地承载着两种信息形态,即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文学语言所负荷的审美信息表现为一种多层复合体。有的贴近语义信息,可称为表层审美信息;有的隐匿在语义信息或表层审美信息中,可称为深层审美信息;有的飘浮或笼罩在文学语言外围,可称为外层审美信息。文章对每一层审美信息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审丑 ,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 ,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 ,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 ,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 ;“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 ,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 ,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丑”的表现 ,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 ,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 ,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实现审美课堂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必须创设语文课堂的情境,形成一个语言审美的空间。实现审美课堂的一个重要且不容回避的路径就是找到带领儿童入审美之境的入口,并能够循着一条适合的道路顺畅地感受文本言说的情感与理趣。"审美入境",即用审美的方式入语文提供的审美之境。它具有三个层次的价值预设和五个方面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诗歌美育教学是以诗歌为审美对象开展审美教育,以审美为主要手段来感受诗歌的语言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要认识诗歌美育教学的作用,熟悉其教学内容,掌握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之"雕龙",因刘勰未明确解释而引发后人颇多争议。今从雕龙本义来理解,认为刘勰是以雕龙之术喻为文之心,雕龙是用心为文的形象譬喻,人文的创造,就是要像雕刻龙文一样,把主体的创造性同表现对象的自然性和文体创造的审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人作为"天地之心"、"有心之器"的创造功能,按照事物美的属性,创作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审美特征的人文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文学鉴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情感与审美能力,启导当代大学生对人性、人生的关怀,对个体自我的督醒和发现,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和美感,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行、优美的品位,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体育院校开设文学鉴赏课的现状和所面对的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分层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配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小说语言既体现出人物和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表现得诗意盎然,从而产生了"返回民间生活"和"为生活语言去蔽"两种功能,实现了汉语现代化的审美理想。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接续了古代汉语以"天工"为宗的美学传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一种富有自然美和意蕴美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审美意识的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学生是文学审美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美学规律,善于借助多元手段使语言教学和文学审美有机融合,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审美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