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刘锋焘博士所著的《金代前期词研究》一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文丛”之第一部,已于1998年5月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填补了海内学术界在金词研究方面尚无理论专著的空白。金朝,是12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  相似文献   

2.
印刷传媒对于文学之激荡,是一个值得研究之课题。整合宋代版本学、目录学、印刷史料及诗话、笔记、诗文集、序跋等文献,考察印本图书相较于写本,传媒效应存在异同,对于文风士习,生发影响显著;对于阅读接受、士人习性亦有改易。雕版印刷对于规矩法度之讲求、能入能出之提倡、诗话评点之崛起、文学体式之嬗变、经典研究之复兴、学术风尚之转变,产生了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建丽女士的新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最近出版,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学原理为指导,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展现宋代西北吐蕃的历史,并揭示出汉藏关系的本质是自有史以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宋代西北吐蕃的学术性专著,它不仅填补了宋代西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页空白,也是近年来多维研究、立体透视藏族历史的一部典范之作。仔细咀嚼之余,品味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以专题研究为基础的纵横相济相融的体例《宋代西北吐蕃研究》一书着眼于宏观上、深层次地把握汉藏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这一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读书人越来越多。这对当时出版业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今天现代化电脑植字在出版业中的意义和作用。唐代时只所以有此巨大发明,一是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力发展,书籍所需量极大增加;二是这一发明所需的主要物质(纸张)、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宋代时毕在继承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明清时又出现铅活字排版印刷术。这一步步的创新与发明将出版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文化多样,雅俗并举,文人士大夫引领着宋代文化风尚.宋代文人对金石考证逐渐重视,鉴赏之风日甚,清玩之风也随之兴盛,开始出现综合性的鉴赏、考辨类著作,《负暄野录》就是其中的代表.《负暄野录》由南宋陈槱著,是一本记载碑刻、书学、笔墨纸砚的论著.对于本书,宋元明书目中无著录,到清代才出现在藏书家的目录书中,版本较多,以抄本为主.  相似文献   

6.
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皇帝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对皇帝的教育也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学的重要内容。入宋之后,士大夫们在与皇帝“同治天下”的观念引领下,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要求突出影响了宋代的皇帝教育。北宋重要的史家和士大夫范祖禹在其所著《帝学》中,对宋代诸帝接受教育的形式、内涵及皇帝教育的意义都有所论述,是宋代士大夫关于皇帝教育的最为详细丰富的著作,展现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宋词美学特质的讨论大多建立在以词话为主要形式的词学理论著作和具体词作的基础上。词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用作辑佚、校勘、考证资料的。通过对词选的整体考查亦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风尚,从而看出时人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群体认识。宋人选词时受时代背景、词坛创作风尚和词论品评之风的三重影响,始终存在着雅与俗、正与变、文学性与消费性的几组矛盾,而经由螺旋式的发展,终于达到了复雅归宗。词选扩大了词的接受面,和词学理论著作分别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总结反思了宋词创作的成就,它们共同体现了宋代人对于词体的审美理想,所以研究宋代词选对于研究宋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自《史记》问世以来,有关《史记》研究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然对这些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少有人予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一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不足。该书不囿于时空局限,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第一次对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予以整理,既有引述,又有详论,对一些有歧义的重大问题还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史记》的传播、印刷、校注的情况也作了详细介绍,是研究《史记》必不可少的案头书。该书首先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纵线介绍不同时期《史记》研究的概况。指出《史记》的传播和研究在汉魏六朝刚刚起步;唐代受到学术界的积极推崇;宋代则形成评论《史记》的新风气;元代的突出贡献在  相似文献   

9.
(一) 近一年来,连续出版了四本先秦史的著作,如赵光贤的《周代社会辨析》,田昌五的《古代社会形态研究》,林剑鸣的《秦史稿》,高敏的《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这四部著作,虽然都是在1981年内出版的,而实际上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或在其前的几年里写成的。作者甚至在日里遭到“批判”,夜里在灯光下偷偷地一字一句地煎熬着心血。因此读者对他们著作的出版,不但表示高兴,而且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已逝岁月的如实追溯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揭示,使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由我国著名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家、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侯丕勋教授新著的《历代经略西北边疆研究》一书,便是一部以理性思维和客观世界本质相交融的典范.该书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作为重点选题项目于1997年12月出版.这部著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自秦汉以迄明清西北边疆问题的学术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学术性较强、涵盖内容最全、印刷也最精美的一部作品.全书分五章,计16万字,是一部专门以古代西北边疆研究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并重的历史地理专著,全面反映了历代王朝经略西北边疆的历史概貌.由于它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考古发现,因而其学术价值极高.国内有的学者称它是一部知识性、学术性并重的好书,它将为国内国际研究中国古代西北边疆提供一个全面的、翔实的、权威性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庆历新政不仅超过宋代历史上任何一次局部改革,甚至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亦有所不同,它关涉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集中了当时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的主要意见,是针对宋代弊政有感而发,可谓“宏且深”,“详且博”,凸显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群体的无限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原道、征圣、宗经这一理论路径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正式确立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则》和《文章精义》是宋代理论性文话的代表著作,体现了宋代古文批评家在文章学体系构建和理论总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两书中的宗经观,在经典与道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致性,认为经典与道合一;而在经典与文的关系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其中《文则》侧重分析经典的艺术特性,《文章精义》侧重挖掘经典的精神内涵。二者在各自侧重的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同论述了宗经观的内涵。宗经观在宋代文话中的基本成熟,以及由此展开的文话理论建构,也是文章学在宋代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王玉立 《职大学报》2013,(1):98-101,124
明治时期,日本人眼中的李鸿章纵使再有才华,不过是腐朽、破败清朝的代表而已。不过,明治时期,关于李鸿章的著作在日本地大量出现,说明了李鸿章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  相似文献   

14.
樊崇是西汉末年赤眉农民军的首领。关于樊崇和赤眉军的结局,在解放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著作中,看法颇有分歧。这里按其出版失后摘录如次: (1)一九五八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第109页:“(公元)二十七年,冯异大败赤眉军。赤眉军走向宜阳,刘秀亲率大军截断去路,赤眉军刘盆子樊崇以下十余万人全部投降。”(2)一九六三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稿》第二册第125页:“赤眉军在回溪(河南洛宁)打败了邓禹,但接着却被冯异打得大败,折向东南,又在宜阳陷入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人之本质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学术生涯始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对人之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这变化。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类学笔记》中关于人本质的比较,对马克思在人之本质上的认识之变化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这种变化是与马克思的研究旨趣的转向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近代民营新式出版是在社会外力及技术、经济力量的促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晚于教会出版40年,晚于洋务出版10多年.以技术革新为特征的石印书局、点石斋书局拉开了民营出版序幕,同文书局、拜石山房开启了民营出版之江河.民营出版以出版变法维新的报刊、书籍,出版翻译著作、教科书以及小说为其主要内容,以获得丰厚利润为最终根本.民营出版的迅速崛起,使之成为清末三足鼎立之出版主体之一;这是社会转型在出版业中的反映,是出版业自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文化的感应物,是近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越 《美育学刊》2021,(6):83-90
飞来峰第68龛像因其精妙的艺术表现一直被作为整个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但其雕凿年代至今意见不一。对宋代飞来峰游览路线的考察和宋人文人游记的分析,以及元初造像题记中所折射出的造像次序、选址意图,都反映出此龛造像在当时未得到任何关注。在飞来峰元代造像之初,第68龛像可能并不存在。另一方面,通过造像的题记,能够发现宋元时期供养人不同的施造目的和造像理念。第68龛的造像风格和选址均更符合元人的“展示”心理。可以推测,此龛像应为一龛元代造像,而非目前学界大多数所认为的宋代造像。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我国有 3个译本 ,其一即为中央编译局译本(与上列同名 )。其他两种译本分别为《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和《家族 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 ,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人民出版社 1 983年版 )一书记载 ,前者为李膺扬译、周佛海校 ,1 92 9年 6月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 ;后者译者不详 ,1 938年 6月由上海明华出版社出版。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所载张仲实文《我的编译生涯》记述 ,张在 2 0世纪 30年代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家族 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孟子及其著作在宋代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二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从相似的角度研究了《孟子》的心、性、理、情等概念,肯定了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但二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有差异。总之,程氏兄弟通过对《孟子》及其它经典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为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后世学者承其说者甚众,宋代的郑樵便是其一。郑氏于《通志?六书略》中详细阐发了他的文字学观点,对六书都有创见,其中对“假借”也是研究精深,见解独到,既有继承许慎假借学说之处,也有突破创新。郑樵对假借理解深刻,在假借分类上尽显其能,条分缕析、细密得当,虽有繁复之嫌,但无伤大雅。本文拟对郑樵的假借学说进行阐述,并论说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