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灾区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接近正常,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震区之外的人来说,那段记忆也越来越淡。就好像,灾难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来。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记录文本这是《汶川地震168小时》后记中,作者自己写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让我确定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策划方向,我也越来越确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灾区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接近正常,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震区之外的人来说,那段记忆也越来越淡.就好像,灾难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记录文本 这是《汶川地震168小时》后记中,作者自己写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让我确定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策划方向,我也越来越确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它的分量不在于销量或各种经济利益,而是在于它本身的文本价值,对历史真实记录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中规定: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然而,直到现在,新闻失实的现象还屡屡发生。本文列举最近在雅安地震中比较火的几个假新闻来分析。一、现象列举及简析最近四川雅安发生地震,人们急切地想知道灾区人民的状况,以提供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人》2008,(9):39-41
灾难往往是人性的试金石,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灾难同时也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试金石。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广西桂林日报社的新闻工作者打响了一场与灾难抗争的战斗——第一时间出版《号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他们真实地记录下历史,也书写了桂林新闻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李颖 《新闻窗》2008,(4):90-9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媒体在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对灾情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各新闻媒体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就发布了大量信息和现场报道,从他们及时传递的图片、消息、新闻和现场报道中,我们及时了解到灾区的信息,得知了灾情的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关注新闻、了解最新灾情的强烈愿望,也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人,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科技在日益改变着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我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时,2008年5月12日14时28人,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显露出了大自然狂野桀骜的本性。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各路媒体始终站在第一线,向外界连续不断地传递着灾区的信息,让亿万华人目睹了地震灾难的残酷,亲历了灾区人民的伤痛,见证了华夏儿女的坚强。  相似文献   

7.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在地震废墟里舍生忘死抢救生命的救援人员。历史也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些与救援人员并肩战斗在抗震一线。始终与爱同行、与人民同行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出征的战鼓随山摇地动擂响。当国家救援队在第一时间疾驰灾区时。中央级新闻单位的8名新闻工作者立即打起行囊随之出征。12小时后,他们就踏上了震后的玉树。一个小时后。一名42岁和一名30多岁藏族同胞被国家救援队成功营救出来的消息,就通过他们迅速传递给所有牵挂着灾区、心急如焚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楚雄州大姚县境内昙华乡一带发生里氏6.2级地震,灾害给当地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破坏。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省档案局馆干部职工的心。杨汝鉴局馆长迅速通过电话向大姚县档案局了解灾情并表达了对灾区档案工作人员的慰问与关切,随后省档案局馆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发起了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活动。8月19日,心里一直牵挂着大姚县“7.21”地震灾区档案工作的省档案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汝鉴,带着省档案局馆一百多名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风尘仆仆地深入到大姚地震灾区。一到地震灾区,杨局长在听取了大姚县有…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里,我们编辑部和全国人民一样,泪水一次次打湿了眼帘、人常说,长歌当哭当在痛定思痛,可当此全国抗震救灾之时,我们等不得痛定。我们为亡者而痛,我们为勇者而歌,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歌唱那些在山崩地裂中勇往直前的人们,作为新闻专业期刊我们首先要歌颂的,是那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次,新闻工作者以这样的速度进入灾区;第一次,如此及时地把灾区真实的情况告知国人、告知世界;第一次,报道产生了这样的反响——把国家高层领导和普通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一次,灾区人民这样地感谢新闻工作者,和抢救生命的解放军、医疗队一样……他们聚焦了大爱,他们让国人团结,他们让世界称誉。我们为勇者而歌,更要展示他们的精神,总结他们的经验。当大震来到的时刻,中国的媒体是怎样行动的?请读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的文章,看看全国各媒体的反应吧!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纪念日;3月8日是河北省邢台地震45周年纪念日。在这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特殊时刻,本刊特地发表柴天禄同志珍藏的45年前在邢台地震灾区所拍摄的几幅照片及当时写下的一篇日记,以志纪念。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立即赶赴灾区视察和慰问。柴天禄同志当时身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他奉命全程跟踪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在灾区的视察和慰问活动,并在地震灾区连夜写下了这篇纪实性日记。日记和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周总理在灾区视察、慰问的生动感人的情节。  相似文献   

11.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12.
距汶川地震发生刚刚一年,各电视台纷纷围绕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策划节目,最值得期待的当属一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不仅是直播常态化的进一步表现,也是国人关注汶川地震一周年后灾区人民重振信心恢复重建的必然。作为灾区重要的省级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资讯频道也在5.12当天从7:00到19:00并机直播《坚强奋进走向未来》大型新闻节目,整档直播节目展现了汶川地震一周年来灾区的坚强奋进、自强不息,援建者与志愿者的友爱互助、大爱无疆等感人故事,以及灾后重建所呈现出的新家园、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大、影响之广、救灾之难均为历史罕见.地震发生后,许多新闻记者选择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向全国人民迅速、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地震现场他们是最早目睹惨象的第一人,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身处危险的环境中,许多现场记者都先后出现过恐惧、失眠、噩梦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在离开灾区后还依然惶恐不安,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即所谓的"心理创伤(trauma)".  相似文献   

15.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4日至22日,我与成百上千位风尘仆仆赶赴地震灾区的新闻同行一起,在什邡红白镇、在汶川映秀镇、在北川县城……彼此温暖、相互鼓励,搜寻、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被颠覆的家园与身陷绝境的生命。在这个历史伤痛的节点上,在这个人性的光辉的节点上.我们用笔和相机、用我们的记录、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的情感,参与了抗震救灾的战斗.传播出有利于及时救援、释放焦虑、安慰受灾者、鼓舞人心以及提升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一、不和谐音: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冲突 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灾害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7月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是一座丰碑,其鲜红的血色润泽了一个新中国。15年前,《大连晚报》创刊,选择在这样一个让人们永远记住的日子,自然也让人们联想许多。新闻,有人说这是瞬间的历史,也是明天的历史。大连晚报人,作为新闻的记录者,作为其所记录新闻的历史见证人,15年来,他们在肩负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的同时,无疑,他们也在创造和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我们在编辑这期特刊时,随着编辑工作,对《大连晚报》和大连晚报人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此生出崇敬,也生  相似文献   

19.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09,(10):30-31
不平凡的2008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大喜大悲:雪灾、地震、奥运、冬旱、金融危机……等重大事情联翩而至。湖北新闻人在这一年里,始终站在现实生活的前沿,用手中的笔全景性地记录下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变革。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认识题材,探索题材。  相似文献   

20.
胡广 《新闻世界》2014,(9):15-16
对于重大灾难新闻的报道,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报道新闻成了最重要的使命。在地震灾区,哪些内容是媒体报道的重点?我们在采写新闻时,应该坚持哪些原则?笔者结合自己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在一线的报道经历,谈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