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珞田 《考试周刊》2011,(37):59-60
教师在小学作文指导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享受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激发作文动机,组织教育学生过好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传统的作文,学生每两周写一篇。教师对作文的处理往往要经过"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过程。教师批改的方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一个令教师头痛、学生生厌的话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新策略可从作文教学的价值观、本源观、主体观、序列观、思维观、评价观这六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注意选材有个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于其教学的低效率,导致了学生作文中充斥着空话、假话。一是作文题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二是命题作文束缚学生思想,限制学生个性表达。同时,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与指导也存在偏差。如作文评价重形式与结构.轻内心的真情实感:作文指导重揣摩题意,轻个性表达。等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习作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一、作文指导要民主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有时甚至就像是真理的化身和知识的权威,主宰着课堂,独霸着话语权。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漠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以及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只是权威地进行作文指导,严格地要求学生用作文去演绎教师的主观构想,教学的整个过程缺少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效果,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做到“七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发现学生常常感到作文难,甚至发出作文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主要是因为无米下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源头。毋庸置疑,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而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源自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中学文科》2005,(11):49-4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教师对学生作文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之间始终存在差距。为什么在作文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并没有促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素材、作文知识储备不足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留给学生思维主动发展的空间远远不足。在作文实际中,如何才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促进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千个生活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千个生活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情况下,生活的精彩显得妙不可言,但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从感悟生活入手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干巴巴的骨架,没有了生活的血与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