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  相似文献   

4.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如何炊?因此,积累生活素材,增加生活体验是解决学生作文难,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探寻:一是拓展渠道,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二是积累体验,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的对生活的情感认知;三是整合间接和直接经验,增加生活积累。其中,三种途径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情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火花的导火索,情感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下工夫了解和研究学生作文情感问题,善于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途径是多样的,’讲评中褒贬的正确运用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常发现:一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 缺少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总是写得平淡无奇,字里行间流露不出那种让人感到或喜悦或悲伤或迷茫的感情。二是从语句中能看出,学生的作文是硬憋出来的,句子不连贯,词不达意,无逻辑性,没有一条主线。这两个现象说明,学生写作文还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情感是作文灵魂这一法宝,写出来的作文苍白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情感,因为情感是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戴秀梅 《考试周刊》2012,(57):41-41
学生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生活、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习作评语的最大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评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东华 《现代教学》2005,(12):40-40
学生的天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态度以及个体文化各不相同,对于作文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解决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特长,发掘作文学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作文心理会使学生兴奋.产生激情.思维呈积极状态.从而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联想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而消极的作文心理.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情感处于抑制之中。这样。想象和联想就无法展开。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尽管对章法和技巧了解得很多,但就是无从下笔.没东西可写。因此.我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心理,让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这样。作文教学才可能轻松.作文教学的春天才可能真正地到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心理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心理包括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作文动机、作文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教师要探究规律 ,优化中学生作文心理 ,变被动作文为学生主体需要作文 ,培养写作兴趣 ,促使学生乐于作文 ,调动真情实感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2.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作文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在全程学习中激发作文情感、传递作文情感、增进作文情感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从分组、指导、训练、评阅等作文教学的流程培植学生的作文情感,通过关注全程、多元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情感,互相濡染,互相促进,实现学生作文情感的固化、内化和深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灵魂,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情感表达缺失问题。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受影视、网络的影响,受自身习惯影响,作文缺少个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使学生感受生活,真情作文。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心理特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作文动机不同;中学生作文动机是其作文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文动机与作文兴趣和对生活认识有直接关系。二是中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三是中学生作文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作文,兴趣浓厚,对作文态度严肃认真,坚持练笔,有进取精神;有的对作文有一定兴趣,能按要求练笔.但往往忽冷忽热,有时因作文写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作文缺乏持久稳定的热情;有的对作文情感淡漠,态度敷衍;有的甚至厌恶作文……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主体分析,我认为作文过程激发生活回忆是基础,产生丰富情感是保证,构思有序表达是关键,形成文字呈现是结果。以教学实际而言,教师的作用体现为三导:作文前起向导作用,让学生明白方向,酝酿情感;作文中起辅导作用,解疑化难,点拨方法;作文后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动机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而现在许多教师对很多初中生不愿意、厌烦参与英语作文学习感到无奈和束手无策。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影响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动机呢,笔者经过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驱动策略,发现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情感需要之后,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作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思维和表达训练,真实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读者可以从作文的语言艺术与情感流露中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可见,作文的语言和情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作文心理特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作文动机不同;中学生作文动机是其作文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文动机与作文兴趣和对生活认识有直接关系。二是中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三是中学生作文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作文,兴趣浓厚,对作文态度严肃认真,坚持练笔,有进取精神;有的对作文有一定兴趣,能按要求练笔.但往往忽冷忽热,有时因作文写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作文缺乏持久稳定的热情;有的对作文情感淡漠,态度敷衍;有的甚至厌恶作文……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中高考作文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可喜的突破。命题出现了诸多亮点:有些文题渗透了新课改理念;一部分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些命题链接社会现实,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在许多命题和规定中,都有"诗歌除外"的说明,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