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普利策新闻奖透视美国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萌 《新闻记者》2004,(6):20-21
普利策新闻奖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和报纸经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自1917年颁奖以来,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获得该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我们知道,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的新闻价值观。2004年4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第88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名单。在本届普利策的新闻奖项中,共有7家报社获奖;《洛杉矶时报》继去年拿下3个奖项之后,今年又拿下“突发新闻报道奖”等5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2.
周立顺 《青年记者》2006,(23):64-65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  相似文献   

3.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把2011年国内新闻报道奖颁给了一个民间新闻网站ProPublica.获奖的ProPublica是一家在线新闻网站,其凭借一组华尔街与金融危机的系列专题调查报道夺得该奖项.把新闻奖项授予一组“非印刷品”,这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消息,再次给报业工作者以极大的触动.毕竟,获得权威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肯定,是新闻网站作为新媒体的一次重大胜利,宣告着独立新闻网站向主流层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那些整天担忧着“报纸何时走向消亡”的报业消亡论者而言,无疑又是一条重磅论据.  相似文献   

5.
翻开报纸,“记者日记”、“记者手记”、“采访札记”等日记体新闻专栏频频见诸报端,日记体新闻不仅受到业内人士青睐,也越来越引起受众的关注。从中国黄远生的《新闻日记》、王匡的《南征散记》,到美国H·C·比辛格的《坠落中的客机》、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戴维·祖基罗的《生为南非黑人》,这些日记体新闻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6.
普利策是美国19世纪报业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对美国新闻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精于管理、勇于创新,主办的《纽约世界报》标志着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式新闻事业的开端。他凭借着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报业实践。开创了崭新的“办报作为一种重要事业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蒋晨 《记者摇篮》2008,(12):66-67
随着时评版面在各家平面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新闻评论这一特殊体裁在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于新闻评论的作用,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句名言:评论是“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生动地表达出新闻评论在媒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建毅 《新闻知识》2001,(11):39-40
在浩淼的西方新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美国人情味新闻延续一百多年而不衰,其中的秘密何在?这种形式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没有借鉴的意义?如何借鉴?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探讨。一、人情味新闻的由来人情味新闻(HumanInterest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载。它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便士报时期〔1〕。便士报以它价格低廉、报道面广的优势,冲破了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政党报纸时期,开创了报纸面向广大平民读者的新格局,使报纸成为真正的新闻纸。在美国报业巨臂约·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上,就曾刊出一条题为“穷人的圣诞…  相似文献   

9.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理念,不一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从业实践:一个高举商业化、大众化旗帜,极尽负面揭丑、煽情之能事;一个恪守新闻党性原则,视典型报道、正面报道为毕生追求。这是中国媒介巨擘穆青与美国报刊骄子普利策分别在各自国家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所演出的新闻活剧主调。探赜索隐,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使然。本文通过"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党报体制下的新闻事业管理""、负面揭丑与正面宣传"五个方面等对穆青与普利策的办报理念与实践等诸多异同进行较为详尽地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陆仲阳 《新闻记者》2003,(10):54-54
由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是讲述美国新闻人和他们所理解追求的好新闻的书。该书原版英文书名直译过来是“关于新闻的新闻:危险中的美国新闻界”。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反思之作。作者为美国权威报纸《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伦纳德·小唐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评论,按一般的解释即新闻媒体所发布的言论的总称。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一向被人们看作是新闻媒体的声音、灵魂和旗帜。早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就将评论称为“报纸的心脏”。 比起报纸、广播、杂志,电视新闻还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尽管电视在形象化方面有着报纸、广  相似文献   

13.
宋庆武 《记者摇篮》2007,(4):55-55,45
在有关新闻学术的研究中,“新闻标题”历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平面媒体中,新闻标题一直被冠之以“新闻眼”的称谓,简单的“三个字”强调出了新闻标题在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作为新兴的媒体,其新闻的成熟期较晚,特别是作为以音像为主要传播元素的媒介,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探索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新闻理念、价值追求与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5.
普利策是美国19世纪报业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对美国新闻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精于管理、勇于创新,主办的<纽约世界报>标志着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式新闻事业的开端.他凭借着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报业实践.开创了崭新的"办报作为一种重要事业的时代".他热心公共事务,关心新闻教育,出资200万美元创建了享誉全球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开美国新闻教育之先河.普利策的成功之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代表美国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成就,本书围绕获奖作品,通过“新闻背景”、“作品点评”和“相关链接”,介绍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作品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以说明作品的获奖理由;最后介绍与新闻事件或作相关的情况。读能从中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全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代表美国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成就,本书围绕获奖作品,通过“新闻背景”、“作品点评”和“相关链接”,介绍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作品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以说明作品的获奖理由;最后介绍与新闻事件或作者相关的情况。读者能从中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全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许光 《新闻知识》2005,(6):75-78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第89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以下简称“普利策奖”)揭晓仪式虽不事张扬,但还是被全美、甚至全球媒体从业人员誉为新闻界的“奥斯卡”盛典,每当普利策奖揭晓时,全球新闻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不约而同聚焦于此,毕竟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字”,获得该奖更是美国新闻记信梦寐以求的终身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晓燕  刘凯 《青年记者》2016,(33):40-41
普利策新闻奖
  新闻作品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状况。作为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媒体的价值观,具有示范标杆作用。普利策奖是在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用以奖励在报纸、杂志、网络新闻(online journalism),以及文学和音乐作曲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奖项。“普利策新闻奖不仅是美国近300个新闻奖中最知名的一个,而且为全世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读到关于脱衣女郎播报新闻的报道,笔者不禁想起19世纪后期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与普利策的黄色新闻之争.两人把美国社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带给美国人诸多的精神伤害.事后两人都非常后悔挑起黄色新闻的竞争,并因此为后世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如普利策创办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着力培养有责任的新闻记者;设立普利策奖,奖励在新闻行业报道好新闻的记者.然而,时钟转到21世纪初,类似黄色新闻的竞争又沉渣泛起,国外一些电视、网站为提高收视率和浏览量,开办妙龄少女裸体报道新闻的节目或频道,使笔者感受到整肃新闻自律与行业之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