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人体词的义项拓展严格遵循隐喻、转喻路径进行生成和演化。为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多义词,从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角度出发,考察人体多义词hand的义项拓展路径及其类别。研究发现,hand的义项派生共有七种映射路径,分别为基本、抽象、人物、形貌、意动、计量、修饰,并探讨如何基于人体词分析其他多义词的义项拓展,尝试为二语词汇学习和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戴卫平  于红 《现代语文》2007,(12):48-49
翻开任何一部词典,我们都会发现每一个词条下面都罗列着几个甚至几十个含义.这些词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这一词的意义范畴.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中心义项,其它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例如隐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隐喻意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的词.汉语词汇中的多义词数量非常大.越是基本、常用的词汇,它的义项就越多,由本义引申出的喻义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观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通过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途径产生。这是从不同角度探讨指人名词的产生,不是严格分类。其中有的是新造词专门用作指人名词,有的是原有词的词义引申,指人的义项是后起的。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是比较普遍的语言规律,但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中却表现得更丰富、更有特点,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认知模式,对通感形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阐释,并从中探讨通感形容词词义引申的规律。结果表明:通感形容词的词义以原型义项为中心,以意象图式为基础,一方面通过通感隐喻映射到其它感官领域;另一方面,通过隐喻从感官领域投射到其它领域。同时还探讨了通感的规律和原理以及通感与隐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苦"属人类味觉范畴,乃汉语基本味觉词之一。随着人类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汉语基本味觉词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其表现能力在不断加强。文章从"苦"的古代字形入手,结合多部辞书,分析、归纳了"苦"的义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构拟了"苦"字的语义演变方向,并对"苦"的义项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词义演变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从色彩义出发,引申出分属八大范畴的200个义项,各范畴的意义与色彩意义之间有或远或近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构成了颜色词的词义系统.“色彩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现代汉语中旧词生成新义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看,新义的产生往往是人们以熟悉的某一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去说明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使旧词引申出新义。因此,隐喻与旧词新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刘正中 《文教资料》2010,(14):38-39
“玄”词义有很多,《汉语大字典》收“玄”义项16条,说明“玄”的词义是不断引申出来的,为了理解“玄”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其词义引申脉络。本文主要描绘“玄”词义引申系统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周旋”一词的各个义项(义位)出发,用义素分析法找出其遗传义素,并由此找出该词词义引申的线索和理据,理清词义发展脉络,揭示该词义引申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源词属于同一词族,意义相通,一般具有相同的核心义。核心义贯穿源词词义派生和引申的整个过程,统摄了源词的大部分义项,并传递给其他因词义的引申和分化而产生的同源词。分析源词词义引申脉络及系联相关同源词进行考辨的方法,对于归纳一组同源词共同的意义特征,即核心义,是非常便捷且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龙钟”一词有多个义项。本文试图找出“龙钟”的核心词义,理清“龙钟”众多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引申脉络。  相似文献   

15.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廖序东编《现代汉语》说:“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叫做基本义,后者叫做转义。”并进一步说明:“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  相似文献   

17.
“给”的语义非常丰富,共有八个义项,对应三个词性。文章描写“给”的语义类别,考察了其语义演变过程:在认知隐喻与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存在“给”的本义(使事物位移)分别向给2(方向性标记)、给3(允许某人做某事)、给4(目标性标记)引申的放射型过程,“给4”向“给6”(强处置标记)、“给8”(处置标记)引申的放射型过程,“给3”向“给5”(施事标记)向“给7”(强施事标记)引申的链条型过程。最后讨论“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演变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文章在对隐喻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粥粥"一词的本义作为研究词义引申的切入点,从隐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各词义的演变过程和引申方法,深入地探讨"粥粥"词义的演变历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隐喻在词义延伸中所起的辐射作用,并运用隐喻思维模式认识词的多义性、理解词义的引申过程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相关意义的语言现象.引申义的产生是在认知隐喻参与下的语义变化结果,是人类通过认知隐喻的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引申.因此认知隐喻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晰地揭示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基于原型理论,本文从隐喻和转喻机制着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头"词义延伸的认知理据,从而更好地阐释语义范畴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