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多”族字为例,把“多”族字分成具有“众多”义、“大”义、“厚”义、“移动”义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多”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在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和母文读音相同或相近。试以“非”族字为例,把“非”族字分成具有“双翅貌”义、“飞翔”义、“成双成对”义和“不是、违背、相对、错误”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非”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圭"族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4.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把《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60几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不明、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这几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简析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这60几个“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孽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孽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6.
根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敫”族字,并证明这些字是在母文的基础上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  相似文献   

7.
一系列在形、音、义方面有密切联系且由同一母文孳乳出的汉字构成了一个汉字的"字族"。以《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以"皇"得声的字为主,《宋本广韵》中的部分以"皇"得声的字作为补充,对其进行字族分析,得出以"辉煌""大""美盛貌""通达貌""恐慌不安"为义核的几组同一母文、古音相近的字,并论证这些孳乳字与母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字族。  相似文献   

8.
第二节 孳乳变易字的转注与假借 孳乳是指“义自音衍”,变易是“音义相雠”。所谓“义自音衍”,即“声通而形义小变”所谓“音义相雠”,即“形异而声义俱通。”①章太炎说:“一字递衍变为数名……此其塗则在转注假借之间。”②转注、假借是汉字发展繁衍的必由之路。孳乳以字根为起点,以假借为条件,以转注为归宿,以同源字族共有的中心意义为核心,形成具有亲属关系的同源字群。《文始》正是以转注假借理论贯穿全书的。 章太炎在《转注假借说》中列举的转注字和《文始》相较,既包括变易字,如:  相似文献   

9.
"汉字字族"是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一组或若干组形成系列的汉字。同一字族的汉字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与母文之间关系的亲疏使其内部形成了不同层次。本文将以"丩"字作为母文,对其同族字进行归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音义上相通的,并且和母文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对"交"族字的分析,探讨"交"作为母文在音义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辟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在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12.
一系列意义相对单一的孳乳字是在母文形、音、义的基础上,先后加注与母文特定意义相关的类属标志而形成的,其意义与母文有亲属关系。据此,笔者将《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的16个"兑"族字和《汉语大字典》中4个以"兑"为声符的字加以剖析,分列成具有"谈说、游说"义、"分析、分离"义、"悦服、愉悦"义、"通达、蹊径"义、"锋利"义等几组同一母文、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字,论证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字形上有密切的联系,在意义上是相通的,读音上是相同或相近的.本文根据这一理论,对<说文解字>中从"勺"得声的20个字分成六组,试析这些字与其母文"勺"字的引中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今字四题     
本文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实际上就是区别字。古今字与古今语,一是文字问题,一是词汇问题,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异体字中的一部分与古今字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古今字和通假字可以加以区别:古今字属于文字孳乳问题,古字和今字意义上有关联,历时;通假字是单纯用字问题,通假字和本字意义上无必然联系,共时。  相似文献   

16.
"同文"与"同字"是黄侃语言文字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有学者认为二者内涵相同,其实二者并不相同。考察黄侃的文字观和有关用例,"同文"是指相关文字来自同一字形,有明确的"初文"存在;"同字"是指相关文字在声义方面同源,不一定有明确的"初文"。同文现象揭示了黄侃同源研究的特点是融合字源学与词源学,用文字的变化和孳乳比附词语的分化与派生。同文现象反映了四种字际关系:同形,同词,同源,同意。  相似文献   

17.
苏袁 《文教资料》2012,(24):28-32
"臤"的本义是以手持奴隶,"握之固也",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坚固意义,继而又引申出困难、物体撞击声,又有多、大、紧密等意义。每义之下,都在"臤"字的基础上外加形符,孳乳成新字,以取代原字表示各具体的引申意义,从而形成一个以"臤"字为核心的字族,同时列举若干从"臤"存疑字,有待学者继续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8.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9.
“农”声字的浓厚义与声符字“农”的本义。引申义有一定的关联,其声在其本义“用力耕作”中所含的勤勉笃厚义作为语根,引申而有厚义。汉语中的“农”、古越族中的“侬”、吴语中的“侬”似有着亲属语言间的关联。在“我”成为通称后,“侬”则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由己及人,由尊己到尊人,由谦称自己到尊称对方。“农”的释义可为:①勉,勤勉。②族称。寓义繁衍兴旺。文字产生后,表族称的“农”遂以“农”为声,加人旁而为“侬”。④指从事耕种之人。⑤勉力耕作。⑤农事,农业。  相似文献   

20.
假借是通过音同音近替代而产生字义的孳乳,一“字”而生数“义”,本义和假借义都依附在同一个汉字上;通假则是放着现成的正字不用而借用音同音近的别字,其本质特征是依声借字。假借字在表意文字中引入了表音的因素,节省了文字数量,但影响了汉字的因形解义,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通假字则纯粹是先秦两汉人不规范用字造成的,它掩盖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易造成书面混乱,影响文字交际功能。但其求简性和引导文字以音会意的历史功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