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笔者教过多遍,在教学中,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又没有答案。笔者根据所查阅的一些资料及自己的看法,解答了一些学生的疑问。一、为什么火只烧邱少云据当年和邱少云同一个连队、参加攻克“391”高地战斗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谭景培称:我方部队在进入“391”高地一片开阔地的茅草丛中潜伏前,为了预防敌人使用燃烧弹,连长命令全体战士跳入水中,将身上的棉衣湿透。而邱少云是连队通迅员,身上带有重要军事文件,不能将全身湿透。当“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面六米左右”(邱少云的战友李元新…  相似文献   

2.
苏瑜萍 《考试周刊》2015,(22):45-46
<正>一、案例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歌颂战友的文章,作者以目击者和亲历者的身份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志愿军为了向敌人占领的391高地发动袭击,"我"和战友邱少云一道潜伏在391高地的山脚下,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他纹丝没动,我看见战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集体、为了祖国、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中坚如磐石,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  相似文献   

3.
曹有凡 《湖南教育》2000,(17):53-54
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分析邱少云在险境中的表现,揣摩他的内心世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教学过程师:(板书课题后)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潜伏的?生:战士们潜伏在离敌人前沿阵地只有六十多米的地方,敌人居高临下,战士们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师:正因为潜伏的环境这样危险,所以要求战士们潜伏时纹丝不动。哪知中午时分竟然发生了意外!请看录像。(学生看录像: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师:(深情地)就这样,邱少云在~团烈火中壮烈牺牲了。课文是…  相似文献   

4.
王延晞 《下一代》2011,(11):15-15
人民战士邱少云,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我军大反攻,他英勇善战建功勋。上甘岭391高地美军占,犹如豺狼挡道阻我军。拔掉这颗“毒钉子”,我军方能大进军。但只见,高地前面有一片开阔地.  相似文献   

5.
[想啥实例]自古以来,人生的最大快事,莫过于求真善美,立德功言。说到立功,自然会提到英雄;提起英雄,自然会想到那些有过人之处,为人钦敬的人。在烈火中永生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就是其中之一。1952年10月,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阵地。志愿军准备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向南推进。邱少云及其战友们12日天不亮就潜伏在它下面的山沟里。这里距敌人前沿阵地只有60多米。敌人居高临下,更易发现动静。他们要在这里潜伏一整天,到晚上才能发起攻击。不料,中午时分,敌人又开始"火力警戒",向沟里发射了燃烧弹,引燃了沟里的荒草。一会儿,火就烧到了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们南京十校5年2中队被授予“邱少云中队”的光荣称号。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士,牺牲在战场上。自从成为“邱少云中队”的一员后,感觉邱少云离我很近,便开始收集和邱少云有关的书籍。妈妈送给我一套《英雄人物故事丛书》。书中详细地讲述了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的事迹,我被他的英雄气概震撼了。 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攻占“三九一”高地。邱少云和他的战友需要潜伏在“三九一”高地附近的草地上,要等到第二天天黑向敌人  相似文献   

7.
《我的战友邱少云》再现了52年前在朝鲜战争中发生的那场惨烈的战斗。每当讲到这节课时我都热血沸腾,心潮起伏。在讲课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课本和参考书中所没有的。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解答了一些学生的疑问,现总结如下,供老师们参考:一、邱少云的家庭情况邱少云出生在四川铜梁关溅乡。父亲帮一家船老板拉纤,因讨要工钱被船老板在身上绑上了石头扔到了河里。母亲闻讯后一病不起,没几天就病死在床上。后来,12岁的邱少云和他的哥哥就先后离开了家乡,给人家打短工。二、“391”高地情况391高地是朝鲜平康平原上的一…  相似文献   

8.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纪侓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通过介绍邱少云在潜伏时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没有挪动一步的事迹,颂扬了这位优秀战士顽强的意志,顾全大局、严守革命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把英雄的形象衬托得高大、丰满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的战友邱少云》(统编五年制第九册18课、六年制十一册14课),是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牲牲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遵守革命纪律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抠住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英雄行为的重点词句,透过人物外表揭示人物内心,展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献身的光辉形象,感染启迪学生动情晓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10.
贵刊在第七期刊登了裘冠民同志提出的问题。笔者阅后觉得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可以‘扭转头一看’?”与课文前面所说必须纹丝不动并非矛盾。学生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其实对课文还没有真正理解,对邱少云在烈火烧身前后的环境还没有领悟。文中交代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的原因有三:①我军潜伏在  相似文献   

11.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了解人物内心活动”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教学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联系潜伏的具体要求和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来体会英雄的内心活动,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我”的内心活动来了解邱少云的内心。在教学中,我围绕建议,以创设情境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真切情感为突破口,情深意远,使学生既体会出  相似文献   

12.
每当提到这个响亮的名字——邱少云;每当读到这篇课文,我的眼里就噙满泪水。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惋惜还是感动。时间把我拉回到了1952年10月12日,把我拉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当胆怯的敌人使用过排炮后,竟然又用了燃烧弹,烈火在邱少云身上迅速蔓延。此时此刻,我的心也绷得  相似文献   

13.
第十一册第四组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成都陈键若愚本组教材由三篇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构成。讲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的是作者目睹战友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事。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依据“战斗目的”、“潜伏山沟...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二月间,我校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为了进一步研究改进语文教学,决定由我试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现将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是写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燃烧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我是第一次教这篇课文。因此,我先将课文朗读了两三遍。我发现课文中有些字音如“霜”、“涸”、“坳”、“蜷”、“僵”等读不准,便查阅了字典,又请同年级老师听我将课文读了两遍。这样,课文基本上读正确了。可是有些词义还不大理解,如“山坳”、“山沟”、“部署”、“沉默寡言”等,我翻了一些参考材料,找了一些工具书,弄清了课文中词语的含义。在这基础上,我又将课文细细读了两三遍。这一来,对课文内容的领会更深刻了,我便着重揣摩作者的用词造句怎样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例如“我  相似文献   

15.
随看“训练组”教字研究的深入,对教材中的长课文如何处理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长文短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防止对课文肢解和割裂。明确教学目标后,对教材进行精心剪裁,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是长文短教中关键的一步。但要注意所选的重点段应该建立在对全篇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切不可为了“短教”而减少教学内容。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军的潜伏情况,其中对潜伏的要求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我认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弄清楚,使学生在议的过程中自己得出…  相似文献   

16.
一、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每篇课文教学之前 ,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 ,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词运用、句式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去深思、生疑 ,并将疑问记下 ,新课开始之前拿来交流。例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 ,提出了不少疑问 ,比如 :“全军战士都潜伏在茅草丛中 ,火苗又趁着风势乱窜 ,为什么没窜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平时烫一下就哭闹不止 ,邱少云真的能纹丝不动吗?”“我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离得很近的敌人就闻不到吗?”甚至有的还提出这样的质疑 :“邱少云身上的炸弹为什么不会爆炸呢?”等等。我马上有选择地对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17.
冒继承 《山东教育》2005,(34):30-30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每读一次,总是让人热泪盈眶。这篇爱国主义经典教材,已经成为许多少年儿童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总是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只有邱少云一个人被烧死?为什么他身上背的枪支弹药没有爆炸?”这两个问题几乎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典型性问题,也似乎是一件历史公案。《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三期《邱少云被火烧另有隐情》一文对此的解释是“出发前,连长命令全体战士跳入水中将全身湿透,以防敌人使用燃烧弹。然而,邱少云同志是连队通讯员,带有重要的军事文件,不便将全身湿透。  相似文献   

18.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把其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  相似文献   

19.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通过介绍邱少云在潜伏时被燃烧弹活活烧死没挪动一步的事迹,赞扬了他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全文层次清楚,衔接紧密,事迹生动感人。教学时我这样设计: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简介背景后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课文记叙了在____战斗中,____为了战斗的胜利,____趴在烈火堆里____,最后____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