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朱华贤 《师道》2005,(9):43-44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分析完课内容之后,她说:“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学生们有的木然,有的互相看看,有的埋头不语,无一人举手。见无人响应,老师又重复了一遍。停了一会儿,一个平时很爱举手的虎头虎脑的男生终于站了起来问:“老师,课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义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身边,有一个严格的老师,那就是年轻漂亮的陈老师,陈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次,陈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时,我笑嘻嘻地说:“邱少云这个名字不正是我班同学邱婧舒的外称吗?”我虽然只开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2.火为什么只烧了邱少云,而没有烧着别人?3.发起总攻时,战友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他们是怎么知道邱少云被火烧死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上完了。  相似文献   

4.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5.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6.
4月18日上午,又批改起作文。翻开小吴的簿本,忽然滑下一张纸条,拿起一看: “老师,您是杜嵋吗?”我!杜嵋?我无心再工作下去,不禁沉思起来:这难道仅仅是《红蜻蜓》效应吗?不,远不是。学生们在渴望杜嵋,在呼唤身边的杜老师。自己呢?和杜老师相差太远了。我一阵激动,抽出纸写下:“请相信老师!”纸条夹进了作文簿,我坐着久久没有动弹一下。  相似文献   

7.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讲读课正在进行。当讲到文中的“我”看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心情难受这一情景时,为了“引导”学生答出我在板书设计中的“担心”一词,我问:“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9.
一、剖析词语法。教学中,抓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剖析,使他们加深认识,受到教益。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可紧扣“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思考:①“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时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②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纹丝不动”的?③邱少云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对“纹丝不动”一词层层剖析,使邱少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检验教师学识功底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记得几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有位老师执教元杂剧《窦娥冤》,课堂上诸事顺利,但就在这时有学生突施“冷箭”:“老师,什么是‘楔子’?”听课的人不禁捏一把汗:这是课本注释中不起眼的一个词,看教师如何应对。这老师果然“老到”,将“楔子”娓娓道来,听课的人也不禁颔首。评课时,大家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无独有偶,一次听小学语文课《邱少云》,老师亦行云流水,但突有学生“发难”:“老师,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他身上的手榴弹呢?”这的确是个问题!老师顿时有些发懵,待回过神来却…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心议题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王老师第一个发言:“有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关于教师如何处理“插嘴”,有老师举了下面例子: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邱少云》,正讲到兴头上时,一名学生插嘴道:“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的第二层讲“我”看到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的内心活动:“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这巨大的痛苦。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被火烧死。但是“我”又忍个住不看。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  相似文献   

14.
贵刊在第七期刊登了裘冠民同志提出的问题。笔者阅后觉得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可以‘扭转头一看’?”与课文前面所说必须纹丝不动并非矛盾。学生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其实对课文还没有真正理解,对邱少云在烈火烧身前后的环境还没有领悟。文中交代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的原因有三:①我军潜伏在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课堂上的学生“插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老师正有条不紊地讲解着《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插嘴:“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的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学生思维的跳跃、灵感的泉涌,这位老师竟反而板起面孔一声怒吼:“闭嘴,上课要专心听讲”。吓得该生直打哆嗦,以致后来这位老师的板书将“挪动”错写成“挪云”时全班五十多人竟无一人再敢“插嘴”指错。当然,这是过去的常见情形。而在当前的课改中,类似的情形并未销声匿迹,仍值得认真对…  相似文献   

16.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诱导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人格的高山,使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做法如下:1.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质疑“:我”与邱少云潜伏得很近,为什么火没有烧到“我”的身上,而邱少云却被一团大火包围呢?这个问题虽与课文中心关系不大,但老师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找有关句子读了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又问: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整整烧了半个多钟头,他能忍受得了吗?没有别的办法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文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文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文,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文报》,就  相似文献   

19.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20.
审判苹果     
“Miss张,又有人把没有吃完的苹果扔了。”班主任张老师刚走进教室“,快嘴李”就向他汇报自己发现的“新大陆”。班主任最看不惯的是同学们的浪费行为了。就在今天早上的晨会课上,他还苦口婆心地教育大家,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地爱惜课间餐,并且还下了一道“通牒”:谁浪费,就罚谁写600字的说明书。是谁吃了豹子胆,竟然敢在老师的严令之下,如此放肆呢?张老师朝垃圾筒看了一眼,脸立刻像下了霜一样。他那双严厉的眼睛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大家立刻害怕得低下了头。“冯璐,你过来。”张老师朝我命令道。我不敢怠慢,急忙走到他的身边。“你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