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不断交流的场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或提问,或习题训练,这些方式都是老师如何进行下一步教学的依据。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当老师需要学生进行反馈时,课堂总是出现要么异口同声、要么一阵沉默的现象,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中断,教学出现断层。这种冷场的课堂是我们希望杜绝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冷场原因,优化课堂交流过程,点燃课堂。  相似文献   

2.
王荣 《中学教学参考》2014,(19):113-113
<正>关于课堂讨论,历来存在多种看法。有的认为,课堂讨论太浪费时间,对于那些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来讲,就是他们的表演时间,当然这些学生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从"听老师讲"转变成"听同学讲",他们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和同小组的其他学生借机谈笑,没什么效果。教师最终无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有的认为,课堂讨论只是讲形式,学生不能真正从讨论中有收获,甚至讨论到别的不相干的内  相似文献   

3.
第一,数学课堂的软实力表现在要宽容学生,这是数学课堂最大的软实力,也是爱学生最基本的表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学生的数学成绩区分度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要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是抄一下别人的作业混混而已,或者干脆对老师说"不会",一了百  相似文献   

4.
汪卫元 《考试周刊》2013,(46):132-132
课堂讨论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登 《陕西教育》2010,(7):109-109,114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面对这种现象多数老师在经过几次努力之后,要么无可奈何,听之任之,要么熟视无睹,眼不见心不烦。难道说厌学的学生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  相似文献   

6.
轻松的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大胆地提问、自如地讨论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条件。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依靠外在的教学条例、分数和老师的优胜地位来管理,可以让学生坐好、不说话、守纪律,但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更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老师,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种课堂只能是拘谨的、沉闷的。因此,语文课堂在教学环境上应进行创新,实行开放式教学,营造教学民主、轻松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苏娟 《文教资料》2011,(15):45-46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到处充满所谓的质疑。随时听到学生探究后的解答,可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有琐碎、重复、边缘化等现象,探究价值不大,对此老师很无奈,自学质疑环节仍然由老师的问题在引领课堂,学生的自学质疑仍然是形式上的一个环节。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作者以为课堂上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创设民主氛围.有利于质疑创新;教给质疑方法,提升质疑质量;通过多途径释疑.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语文老师都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分析课文的字、词、句,分析课文重难点上。课堂上要么老师讲,要么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现在学生年龄小,思维灵敏,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数学课堂教法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形式多样的手段,摸索出一些方法。   一、注意提问的技巧   由于全班有几十号学生,面对不同的对象,个性特点、学习爱好都会有所不同,那么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解决不同的问题,要体现不同的作用。例如:有一学生,性格内向,学习中游,平时从不提问题,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要么不说,要么胆战心惊,急得口吃,同学们自然哄堂大笑。好几个老师都反映这个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提问题时要她先在座位上做完,再把答案抄在黑板…  相似文献   

10.
余汉英 《湖北教育》2003,(11):40-41
一、明确职责,提高开放式学习效率 开放式学习,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合作式与探究式。要取得合作与探究的较好效果,老师们时常采取分小组讨论法,但分组后常出现各说各的,甚至为了一个枝节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地步。当教师指点小组发言时,学生要么都不发言,要么发言都是回答同一个问题,或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又难免出错,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已成为老师和学生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老师会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然后作个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训练容量;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批改后交由学生自己订正,由于课后各门课作业较多,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么被动应付,一抄了之,要么干脆不订正,以至于单元考试时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理所当然的受到老师的责备,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屡做屡错.这种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解题时的…  相似文献   

12.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13.
刘同兴 《成才之路》2012,(16):17-17
正最近听了几位年轻教师上的随堂课,课堂理念新颖,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和参与学习,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要么是天马行空,要么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牵引和告知中进行的,教师俨然是主角,学生是课堂上的配角,根本就谈不上积极和主动,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4.
罗小燕 《甘肃教育》2014,(24):97-97
正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一、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李仁 《考试周刊》2012,(12):50-51
纵观当前应试教育的数学教学,绝大多数老师要么在"满堂灌",要么在"题海战"。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不能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四十五分钟获得应有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数学课堂的现状,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呢?这就要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实行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机制在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忽视课堂教学的现象。其实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然而很多老师却错误地把重点放在了课后作业上,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要么过于混乱,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他们就能够自主学习。根据需要具体讨论了一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华薇 《教师》2013,(10):35-35
经常在听公开课或评优课的时候,听到有权威老师点评时讲到要创建高效课堂,可是在讨论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时,结果听到的往往是将课堂问题化、将答案模式化。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暂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语文课堂的味道却逐渐消失。创建高效课堂是否要以语文味的缺失作为代价呢?语文味的缺失在诗歌教学中尤为明显。老师讲解一首诗词,总是要设定几个题目,然后再探究诗歌鉴赏题的答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仔细阅读了《科学课》2013年第4期的卷首文章《教授的愤怒》,不禁让我产生了许多关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将课堂直指提问之后的探究及研讨环节。事实上,一节课或一个探究活动中,怎样组织学生提问?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问题提出后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梳理?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实践探讨。而这些,在平时课堂中常常形如“鸡肋”,老师们要么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要么思而不做、做而不实,从而导致了诸如“教授的愤怒”现象。让教授不再愤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每一个科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回忆自己曾经的教学实践经历,拓展性内容《水果电池》一课中关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直接接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感情上的纠葛。要么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么是学生有了成绩,教师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要么是教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么是学生对老师表达不同的尊敬之感。这一切,都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慎重处理。稍有不慎,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必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