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遵宪被调回国内任职之后,由张振勋"代理"新加坡总领事一职,这既是驻英公使龚照瑗大力推荐的结果,也是由于槟城副领事是新加坡总领事的首要下属。他在新加坡总领事任内较好完成了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有效地消弥了华侨内部的帮派隔阂,进而提升华侨的中国意识。随着中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发展,总领事的身份使张振勋与晚清政府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他逐渐成为受清廷"特宠"的华侨资本家。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群情激愤,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华侨救亡团体,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总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加美华侨促进国货调查委员会等。(《时事日报》第6卷第1期,1932年1月)这些组织分布的面很广,差不多凡是有华侨的地  相似文献   

3.
寸寸河山寸寸金,俸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历任清政府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二卷)、《日本国志》等。  相似文献   

4.
赠梁任父同年(其四)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是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历任清政府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二卷)及《日本国志》等。  相似文献   

5.
《日新报》是19世纪末新加坡华人世界一份重要的维新派报纸,创办人为新加坡华侨林文庆。该报的创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林文庆本人的思想观念、交友人脉、中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新加坡的政治风气、思想氛围、地理环境共同缔造了《日新报》的创办缘起。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大量中国女性移居南洋各地,新加坡华侨女性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华侨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辛亥革命前夕,流亡到新加坡的中国革命党人及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决心改变华侨妇女的生活状况,大力发展华侨妇女教育,拟从根本上解决或遏止歧视华侨妇女等多种社会问题。新加坡女子教育由是而起,到1911年后,新加坡华侨女子教育日渐繁荣,为提高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妇女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早年东渡日本,是其意识到“新闻纸,启人智慧”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后,黄遵宪迅速投入“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民智”的实践活动,首倡《时务报》,旋又转赴湖南,力佐《湘学报》、《湘报》。黄遵宪在办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切近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适量性原则等思想,不失为是近现代报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洲华侨逐渐增多,华侨会馆应运而生,且在华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然其受孤立性和美国排华影响遭受美国歧视与排斥。1882年,黄遵宪到美国旧金山担任总领事,时值美国排华的高峰期,华侨会馆面临内外交困,经世务实的黄遵宪为维护华侨利益,其改良主义的法治思想在遭遇美国民主法治之后得以发酵,在此指导之下,其对华人会馆做出整合,进行组织和法律的规范,并联合华侨之力量抵制排华,为华侨会馆的法治化、近代化开启进程,对美国华侨会馆的演变、发展和华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香林的《胡晓岑先生年谱》发表于新加坡《南洋大学学报》第17期,此后,被台湾朱传誉主编,天一出版社出版的《黄遵宪传记资料》等刊物收录。罗先生治学严谨,材料翔实,因此,罗谱成为学界研究岭南著名客家诗人胡曦及其与黄遵宪交往创作的重要依据,然笔者在阅读梳理文献过程中,发现罗谱在时间的考订与文献内容的解读方面,有多处记载与事实不符,为此依据所见的其它原始史料,辅之以逻辑辨析,依次指出罗谱中错漏之处并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曹旭选注的《黄遵宪诗选》日前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诗人、政治家和外交家,其诗歌创作尤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颇具魅力。本书精心选编了黄遵宪一百十四首诗,并对每篇作品中难懂的词语和典故一一作了注释,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也作了简略的说明。作者还撰有一篇论文代序,详尽介绍了作家的生平、社会活动、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等,使读者对黄遵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 ( 1848~ 190 5 ) ,字公度 ,号人境庐主人 ,今广东梅州人 ,清末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外交家的黄遵宪 ,曾任清政府驻外使馆官员长达十四五年之久 ,足迹遍及亚、美、欧、非。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 ,黄遵宪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 ,尽量做了一些有益于我国人民及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 ,保护了华侨的正当权益。1882年 ,黄遵宪奉调改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 ,适逢美国种族主义者掀起排斥华工的浪潮 ,他作为一位贫弱国家的外交官 ,敢于向种族主义者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做了不少保护华侨利益的工作。如当地政府以居…  相似文献   

12.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围绕一幅《墨梅图》记叙了一位爱国老华侨爱梅花、爱祖国的故事,颂扬了海外华侨深深眷恋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3.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围绕一幅《墨梅图》记叙了一位老华侨爱梅花、爱祖国的故事,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具体的内容缀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梅花魂》是一篇略读课。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一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章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思路清晰,读来琅琅上口,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兴办华侨高等教育,专门培养海外侨民子弟,是祖国关心、爱护广大海外侨胞的具体体现。华侨高等教育既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6.
晚清诗人黄遵宪散佚的诗文,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年来,许多黄遵宪佚诗佚文不断被发现和介绍。笔者日前到人境庐管理所翻检黄遵宪藏书,试图从中发现黄遵宪的批注,可惜现存黄遵宪藏书,除了圈点断句外,极少批注。看来黄遵宪读书,是没有批书的习惯的。但在李商隐《锦瑟》一诗上,有难得的黄遵宪眉批,凡二百余言,其对《锦瑟》一诗的笺释,有其  相似文献   

17.
当朝鲜面临俄国的侵略危机时,黄遵宪认真思考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形势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后写了《朝鲜策略》。《朝鲜策略》的中心论题是防俄,基本内容是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和朝鲜自强。这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外交策略文书,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的外交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黄遵宪的外交思想仍是传统封建外交思想的延续,在处理宗属国问题上没有创新,《朝鲜策略》仍是以夷制夷的翻版和传统封建外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南开大学吴振清、徐勇等先生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是目前收录黄遵宪诗文最全面的集子,编者尽了最大努力广搜博采,采择的范围遍及海内外,但还是不免遗珠之憾。对个别散佚的黄遵宪作品,编者未能参校更好的版本出处,也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成果,因此而造成参校有所疏误。通过对《黄遵宪集》的补遗与正误,以方便同道更全面了解至目前为止黄遵宪诗文的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19.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20.
耿红卫在《理论界》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美国华文教育发轫于十九世纪下半期私塾的设立,首先是在旧金山兴起。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华侨社区开始筹办学堂。纽约、芝加哥等地也先后办起大清侨民学堂。夏威夷人基督教会开办了圣彼得中文学校,教授华童学习中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美国各地中华会馆、华侨社区、华侨文化团体、同乡会、教会及私人纷纷兴办华文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