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有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实时、非实时的交互功能已经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资源及教师之间的基本交互需求,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逐渐显现出网络交互的优势,但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直接促进学习的发生与有效进行。本文对基于网络平台教学交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直接、客观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教学交互的途径,但目前尚缺乏针对网络环境下翻译教学交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探索.本研究聚焦基于网络的翻译教学同步交互的案例.旨在探究翻译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网络同步交互的质量和规律,并将其与网络异步交互比较,为信息化翻译教学中有效交互的实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Moore的交互分类理论为依据,参照Hillman和陈丽观点,认为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本文以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为研究背景,主要分析和探讨学生与学习资料、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等教学要素间教学交互的主要形式,以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为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效教学的网络交互学习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一个支持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网络交互学习系统。系统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师生在交互平台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协作学习,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网络交互,是远程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远程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远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最能体现网络教学的特征。但基层电大远程教育教学中网络交互手段,目前运用仍然不够理想,存在诸多问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营造真正的网络学习环境,不断促进网络交互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超越时空的限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但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师生空间分离而导致情感交互缺失,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探讨了在实施网络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师生情感交互。  相似文献   

7.
许斌  亓晋  汤勇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2):229-231
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慕课环境同时具备同步和异步的教学特征。为了提升网络在线学习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针对慕课环境下的行为交互体系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慕课环境下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行为交互场景,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图论的行为交互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的方式阐述了如何建立虚拟团队与选择学习榜样,并注重双向交互的重要性与确定学习榜样指标的综合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英语网络社区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通讯机制与交流手段。网络环境有着传统的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环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何在网络社区环境下让学生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在交流互动中有效的进行学习已成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教师要在网络教学设计中把握网络环境下互动活动的特征,设计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在与媒体、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电大学习资源提供与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石河子电大开放教育部设计了《学习资源提供与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同时选择了会计、金融、英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五个本科专业的24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校"校园网"及"开放教育资源超市"的学习资源提供与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学生对网上在线辅助学习平台提供的助学资源满意度较高;二是教学资源超市提供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很大,但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需求;三是网络课程、电子精品课件的推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了师生、学生间的交互,但缺乏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监控和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0.
非实时的异步交互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交互活动的主要形式,其设计与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效果。针对目前各类精品课程网络教学交互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据智能化、情境化、实用性及灵活可控性原则,对异步交互工具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以构建效果良好的异步交互学习环境,实现课程网站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交互活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以迈克尔·穆尔(Michael Moore)关于远程教育交互活动的分类为理论框架,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远程英语学习中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与学习资源、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互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无监督环境中,保持学生持续而有效的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翻转课堂无监督学习环境是人机情境。从人杌交互角度,学生沉浸在持续学习中,达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状态,也称“人机认知耦合态”。认知耦合态是学生认知结构、个性、能力和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情境、轨道匹配的状态,是学生和机器相互依赖,形成高效学习体。人机耦合态设计理念上需理解学生心理规律及过程,让计算机成为“教助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形式上需采集人机交互数据、观测学习过程、创意耦合情境、调制认知过程。翻转课堂中人机认知耦合设计重点是教学资源结构、认知思维过程、在线导学互动、学习成像形式、认知大数据处理技术、实证教学实施方法。基于人机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是教育数字化、实证化思想的实践,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以网络环境下“引导入门、导学先行、突出服务、互动实践、兼顾情感”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为框架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和体会,目的是为了探索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内容和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试验结果证明,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更加方便快捷,新的教学模式己经被我们的学生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15.
马腾飞 《成才之路》2020,(8):140-141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基础创设充满趣味的互动情境、以学习内容为基础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强化互动总结,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互动是学生积极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课堂话语权关系把握直接影响到与学生语言互动的数量和语言质量。从学生学习知识的默契到教师引导性的互动直至学生自主性的话语权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虽然教师始终是课堂话语权的掌控者,但教师应在互动中引导、扮演适宜角色,以协商等方式掌控课堂的话语。教师适时地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能力以及积极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构建对加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它主要包括了物理环境、知识环境和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物理环境和知识环境作为情感环境的基础,是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主要内容,其构成可被分为资源层、应用层和管理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交互设计,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增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情感交流与发展。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片面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获得,缺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性化思考。这些问题造成了网络教学中情感交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对话式教学交互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旨在通过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的建构。人们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将其思想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开发了基于对话式教学交互的智能授导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入和在线教育形态的发展.在线的对话式教学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阐述对话式教学交互的内涵与特点.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学生一内容之间的交互过程,列举可用于对话式教学交互的在线工具。并以Oppia平台为例,具体设计了对话式在线教学交互的具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交互是促进师生沟通、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个性交互是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个性化学习诊断、个性化交互和个性化学习帮助三个环节。个性交互的范围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还包括了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交互的前提,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个性交互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育观念、角色转变、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