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15,(2):65-6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对低成本、低风险、规模化生产菌种的需求迫切。通过对食用菌液体菌种规模化、低成本、低污染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试验,找到了一个能规模化、低污染、低成本培养液体菌种的装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柳勇 《科技通报》1991,7(6):361-361
近年来,平菇常常因菌种的粗劣和退化,造成产量低且极不稳定,甚至栽培失败,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平菇褶片贴附分离和孢子快速分离两种新技术,获得平菇纯种并示范推广于实践中,均获得较好的栽培产量,而且制作技术简便易行,又能降低污染率,对于设备简陋的农村种菇者,有很大实用价值。 1.平菇褶片贴附分离新技术平菇褶片贴附分离是利用成熟菇体的菌盖所产生的孢子进行培养,而获得纯菌种的一项新技术。方法是首先制备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亦称PDA培养基)斜面试管,存放在14~18℃环境中,干燥2~3天,使斜面培养基试管的管壁上没有游离水珠时,即可供分离(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1)。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菌核侧耳和平菇作为亲本菌株,液体培养菌丝5d,酶解法破壁制备亲本菌株原生质体,采用电融合方法融合双亲原生质体。结果表明,菌核侧耳和平菇原生质体较为理想的融合条件为:成串脉冲电压30V,成串脉冲频率2MHz,融合脉冲电压400V,脉冲宽度40us,咏冲个数3。再生培养基上涂布再生培养获得8个融合菌株,其中具备双亲性状的菌株为3个。  相似文献   

4.
祝家香 《科技风》2014,(8):23-23
本文利用芽孢杆菌对热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将分离的菌种纯化培养,离心收集制作成供试菌液,其后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37℃、42℃培养,分光光度计测OD540值。结果发现除YN3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外,其余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42℃。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保藏在-70℃超低温冰箱的5个金针菇菌种(保藏期2年)和保藏在4℃冰箱的5个金针菇菌种(保藏期为6个月)为材料,比较和评价两种保藏方法:(1)在PDA平板上两种保藏方法在菌丝的宏观形态、微观形态上的差异;(2)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比较其子实体的分化情况;(3)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比较其子实体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的保藏方法金针菇在菌丝的宏观形态、微观形态上都没有差异.菌丝的分枝、锁状联合及横隔都非常明显,说明金针菇菌株没有发生变异.(2)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一致.(3)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所有菌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可以说明没有发生变异.通过拮抗实验观察到不同保藏条件下的菌种之间没有出现拮抗现象,表明在-70℃低温冰箱保藏2年后的菌种没有发生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香菇自然资源较少,人工固体栽培及存在生产周期长等问题,为此,将三元能量应用于菌种选育,明显加快了生长速度;采用液体培养,获得的菌丝代替固体栽培的子实体,缩短了生产周期,加入其它配料,研制的保健饮品经动物实验证明,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具有周期短、产量多、菌体污染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在液体菌种生产、新型饲料生产、保健食品开发、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今后应该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960年,分离成功"银耳芽孢子"菌种,首次在不产银耳地区栽培出银耳;1961年,发表用猪牛粪栽培蘑菇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蘑菇栽培的发展;1981年,发明"深层培养菌丝体栽培食用菌的新工艺",开创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路;1985年,发明"蘑菇液体-颗粒菌种",制种速度比常规法快3~10倍;1993年,发明一种"云芝糖肽(PSP)的生产方法",并开发成"云芝糖肽"和"云芝糖肽胶囊"两个国家Ⅱ类新药,可明显减轻化、放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琯溪蜜柚为原料,选用酵母、醋酸杆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发酵酿造柚子果醋,对复合果胶酶酶解、果汁脱苦、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参数。酿制出来的沙田柚果醋颜色金黄,澄清透亮,醋味浓郁,同时具有琯溪蜜柚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10.
文惠 《内江科技》2001,(4):29-31
侧耳(平菇)属于伞菌目,侧耳属。侧耳属的子实体成熟时,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常见的品种有平菇、凤尾菇、鲍鱼菇等。 平菇肉质鲜美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平菇是一种适应性广的木腐生菌类,野生于枯死的树桩上。目前已进行人工栽培的平菇品种约15种,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菌类,其生活力强,抗逆性能好。能利用多种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经历了多年的工业发展,以其良好的疗效低廉的价格在抗生素生产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青霉素的重要部分.供生产罐直接使用的菌种一般为生产种子,生产种子质量的优劣可影响发酵50%的成功率.为了提高青霉素G钾工业盐成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应筛选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疗效肯定但还存在许多缺陷,而且价格昂贵。因此对高效、快速、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新型溶栓药物的研究开发仍在继续。微生物是获得溶栓药物的重要来源,本课题对平菇纤溶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此平菇纤溶酶最适作用p H值为7.4;在p H5.0~9.0范围内稳定性很好。此平菇纤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在45℃以上时此平菇纤溶酶酶活下降较快,在31~45℃时酶活变化较小,由此可见此平菇纤溶酶对高温较为敏感,但在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可保持稳定。金属离子对此平菇纤溶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和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光 《大众科技》2001,(12):31-32
1、氯化纳(即食盐)保鲜.将鲜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的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后装入塑料袋贮藏,能保鲜5-8天.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实践中存在着头潮菇后,培养料因水份被大量消耗而干缩,从而严重影响后期的出菇次数和产量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进行专项调研;找到了一种适合拉萨地区的解决办法,并指导菇农进行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即实行大棚袋栽平菇后期覆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专利展示     
人工代料栽培富硒槐耳专利申请号:200610045902.2人工栽培的富硒槐耳,采用年生产100万自动化槐耳菌棒生产线,液体菌种发酵设备,2000平方米自动控温、控湿的标准化出菇车间,每小时处理50千克鲜槐耳的连续烘干机一套。年产富硒槐耳菌50吨(900元/千克),能够提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蘑菇的营养价值逐渐得到各国营养专家的重视,世界范围内持续掀起一阵阵吃蘑菇的热潮。美国人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认为蘑菇位于"植物食品的顶峰";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将蘑菇纳入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平菇降脂手撕更入味平菇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其中的牛磺酸是胆汁酸的成分,能溶解胆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形式发展,由于大量有机化肥的使用,使土壤中有机养分逐渐降低,因此以新疆瘠薄土壤为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方式制备生物有机肥料为该地区果蔬种植提供最佳土壤养分条件。首先,以花生饼和菜籽饼为主要原料,以醛渣、酒糟、鸡蛋壳及菌种为辅料发酵成为基质微生物复合有机肥料,利用重铬酸钾测定上述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凯氏定氮仪、碱熔-钼镝抗比色法及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各肥料中的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然后,在实验区域种植番茄后并施加花生饼肥料、菜籽饼肥料及有机化肥,结果显示施肥后土壤中的有机生物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他性质酶活性等养分明显增加,且该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化肥施肥果实。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主要有阴阳离子组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起到催化反应的进展,对化学反应起到保障作用。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其研究成果对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催化反应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完善离子液体的基本职能,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主要从离子液体的分类以及特点、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应用研究进行阐述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希望能为研究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本次实验中以蓝莓为酿酒原材料,使用对比的处理方式,对速冻冷藏处理后的蓝莓汁以及常温状态下的蓝莓汁的发酵操作效果进行了对比,对蓝莓酒酿造中所使用的菌种种类、菌种接种数量、酿酒过程中发酵时间长度以及相应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最为高效的酿造工艺。实验结果:使用速冻冷藏处理方式的蓝莓和常温条件下的蓝莓在酿酒品质方面差别较小。在比较了多种酿造条件之后发现,当发酵菌种的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整体维持在10摄氏度到15摄氏度,发酵处理的时间长度在12天,发酵中硅藻土的使用量为2.5%的情况下,所制得的蓝莓酒其品质最为出众。  相似文献   

20.
李优 《内江科技》2001,(5):40-40
平菇在栽培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防治: 1.灌水淹没法。对严重污染绿霉菌的平菇菌床,采用灌水淹没法。水深高出床面5厘米,每天1次,每次保持4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