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雅》为古代名物词命名理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文章以《尔雅·释畜》为对象,在考正分析的基础上,从形体、毛色、毛状、性别、身高、生育、体壮七个方面对《释畜》中名物词命名理据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命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尔雅》为古代名物词命名理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文章以《尔雅·释畜》为对象,在考正分析的基础上,从形体、毛色、毛状、性别、身高、生育、体壮七个方面对《释畜》中名物词命名理据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命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尔雅》作为一部以先秦以及秦汉时规范的标准语释古词语和方言词的专著,对当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名物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本论文选取《尔雅》的第十三篇《释草》篇中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其命名理据进行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4.
关于<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前人已作过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在充分肯定其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异议.因此,本文重新对<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进行了考察分类,并试着揭示古人为树木命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这些理据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尔雅·释木》名物词理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尔雅》中有很多对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用的材料,本文试图去探索一下其中树木类名物词的得名之由。  相似文献   

7.
《尔雅》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名物的训释,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尔雅》训释名物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名物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古代以《尔雅》及其嫡传诸书为中心,旁及《方言》、《释名》及其各种专业书、类书等的名物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8.
先秦两汉时期是训诂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与先秦散见于典籍文献中的训释形式不同,汉代出现了较多的系统的、完整的训诂专著。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作为训诂学史上的代表著作,理所当然地成为后世词书编纂的楷模,《方言》《释名》等古籍的编纂也模仿了《尔雅》的体例,但各有不同。《尔雅》《方言》的发展脉络可说是汉代乃至整个训诂学史上最具重要性的训诂内容之一。其中《释宫》《释天》《释草》中的一部分名物释义,通过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并把古代的事物名称和现代事物的名称作一比较,可以揭示《尔雅》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尔雅翼》是宋代的一部重要的名物训诂学专著,它所收录的名物词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该书中的语料可补证《汉语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0.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11.
《尔雅》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经典,保存了丰富的古词古义。它的编辑体例,反映出古人对词语分类的认识水平和分类方法。历代为《尔雅》作注作疏的不少,但多限于考字校文证经之类。从现代词汇学的角度对《尔雅》进行新的挖掘,有助于继承传统语言学的丰富遗产,有助于建立我国自已的汉语言学。本文分析的对象限于《尔雅》的《释诂》篇。《释诂》、《释言》、《释训》收词条分别为191条、304条、124条。《释训》多为迭音词。《释言》多为单字对释,一条中的被释词没有超过四字的。而《释诂》每条含五字以上的约占全篇总条数的一半,全篇收948个词项,也占三篇所收词项总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2.
《广雅疏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尔雅》“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著作者已不可考,见郭璞《尔雅注》)。如果这事实可靠,它无疑是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深为后世尊崇,公认它是我国古汉语词汇学、词义学的发端,是我国训诂学的始祖。继《尔雅》之后,历代均有人做傚《尔雅》体例,编纂训诂辞书,或著书删补《尔雅》中衍漏之内容,其中佼佼者,当首推三国魏太和年间博士张揖所撰的《广雅》。依据卷首所载张氏《上广雅表》得知,《广雅》原分上、中、下三卷,唐以后析为十卷,共一万八千字,所释训诂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五条。其书篇目次序完全因袭《尔雅》,博采汉人笺注以及《三苍》、《说文》、《方言》诸书,增广《尔雅》所未备,故名《广雅》。隋人曹宪为《广雅》作音释,因  相似文献   

13.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焦疏有而赵注无之20余例。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体现了宗汉之说的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  相似文献   

15.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词典,《尔雅》前三篇所解释的词语都是语文词语。因为《尔雅》中基本上是以词释词,所以词目与释语之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其实在词义上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从这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与全面的分析,借此推动对《尔雅》词典学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名物词语在《尔雅》所收词语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尔雅》中有关名物词语的释义的内容、释义的方法、释义的句型及其语法特征,对今天的词典编纂仍然起着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专著,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杂采几代多家训诂材料汇编起来的。在《尔雅》文本传抄、文献征引、后世字书储存的过程中,《尔雅》用字会发生各种变异。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同形字。新产生的《尔雅》用字可能与其他字书或文献用字同形,也可能与《尔雅》其他名物词用字同形。本文仅就后一种现象进行讨论,同时指出《汉语大字典》在义项收录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尔雅》在编纂过程中,■罗了古代文献中大量的成训,这些成训搀入了古书中具体文意的训释,出现了许多非同义关系的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不是同义词。非同义训释中有共同义素现象,笔者撰文论述,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上,对于无共同义素现象经细致分析认为此种语言现象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存在两种联系,一为词与词之间有词义外部的联系.二为词与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语义联系,前者可具体分为二类:一类语义与语法上词与词有必然的联系,一类训释词重在揭示被训释词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的内涵。后者多指词与词之间的辗转相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宫室名物词如"阁道"、"复道"、"欂栌"、"浮思"、"阳马"、"飞昂"等,在现代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往往存在误释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相互混淆、表述不确、以偏概全等。依据相关文献典籍及建筑史学成果,举例说明了这些宫室名物词被误释的原因。并提出在对此类宫室名物词释义时,应给予《营造法式》等古代科技典籍足够的重视。释义方式宜采取"核义素+类义素"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